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白山市环保工人常建达当选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
B.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C.百名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临江共创“全国卫生城市”。
D.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疫苗研制是一项工程浩大的项目,它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B.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被浪费,其中餐桌外的浪费就高达700亿斤,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左右。
C.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谁能否认这不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
D.当地投入2.23亿元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和城市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新建污水处理设施82处。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鲜腴:新鲜肥美。
B.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格调: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体现。
C.密匝匝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D.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的样子。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县区严格落实了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部署,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B.学生上学期间携带手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在同学们中间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C.国内外大型展会成为“简阳羊肉汤”拓展市场的重要舞台,实现产业化发展的“简阳羊肉汤”正朝着“名小吃”的目标迈步前行。
D.2021年初,历经两年的升级打造,东部新区老君樱桃乡在整体提升的基础上,即将捧出“首颗金桃”——桃乡农居。
5、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宋代〕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
李清照〔宋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两首诗都是李清照所写,《渔家傲》记录的是________景象,抒写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如梦令》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两首诗的风格截然不同,却都流露出词人对________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
【2】两首诗都选取了“日”和“舟”这两个意象,可蕴含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请任选一个意象说说你的理解。
6、名著阅读
①《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作者: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 。
②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_______)
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
7、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书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B.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C.该书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D.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2)一位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想要制作一张名为“斯诺眼中的毛泽东”的读书卡片。请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了解,帮这位同学再补充两点。
毛泽东 |
身份: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主席 |
斯诺眼中的毛泽东:①质朴纯真而又机智老练,颇有幽默感; |
②在中国共产党的势力范围内影响最大 |
③ |
④ |
(3)阅读下面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的文段,回答问题。
他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牦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罕见人品。至少我个人是不可能想象蒋介石、白崇禧、宋哲元或者中国任何其他一个国民党将领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保全一支军队的,更不能说还能够在这样的考验结束时真的做到卷土重来,发动一场大进攻,在敌军为了防止他突破而从从容容地构筑了好几个月的防线上,打入了一个楔子。
①文中的“他”是谁?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②“他”还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举一例说明。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你们班准备将下面的文章改编拍摄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西西和山山对此展开了讨论,请结合阅读体验补充讨论内容。
父亲的水牛
林金石
①小时候我家特别穷。当时我正长身体,因缺少营养,三天两头地生病,身体每况愈下。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他除了一身的蛮劲外便没别的手艺了。因此,他日夜难眠,为这样的生活苦恼不已。
②父亲得知亲戚的老水牛下了小牛崽,且是母崽。于是兴奋地说:“我去把牛崽牵回来,养上一两年就去帮别人犁田赚钱,可以减轻生活负担。”听父亲这么说,我和母亲都高兴不已。
③父亲说干就干,第二天就把那头牛崽拉回来了。
④有了牛崽,父亲如获至宝。每天天蒙蒙亮就赶着牛崽出去了,直到晚上月儿东升才赶着牛崽回家。我和母亲都劝父亲不用这么早去放牛,晚上也不用那么晚回来,不然会累坏身子的。父亲却乐呵呵地给我们说起了道理来:“这你们就不懂了,俗话说得好,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牛也一样,早上和晚上的草沾了露水,牛吃了这些滋润饱满的野草才肥得快长得快……”
⑤在父亲精心打理下,小牛日渐壮实,不出一年就可下田。父亲的生意也来了,邻居们纷纷叫父亲帮忙犁田耙田。这下父亲就更忙了。每天早上四点多爬起来,背着犁耙牵着水牛出去,晚上八九点才回来。
⑥中午放学我就和母亲一起把午饭送到地头让父亲用餐。每次见父亲,我都发现,烈日底下,父亲被阳光狠狠地烘烤着,脸上背上全是汗水,皮肤已被晒得黝黑发亮,可他的脸上竟多了一丝满足的笑容。
⑦冬去春来,一晃过了两年,父亲的水牛已长得非常粗壮敦实了。父亲和水牛同起同歇,如一对老朋友,在坎坷艰苦的岁月中相互搀扶,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向前而行,无论贫富,无论风雨,始终不离不弃。我们的家,在父亲的苦心经营下,也已走过了那段饥荒岁月。尽管父亲蛮劲十足,可终究还是敌不过岁月的摧残——父亲老了!他的背日渐弯曲,肩胛骨上因长久劳作也生出了一块巨大的肉瘤。
⑧冬日早晨,当他蹲下想背起过去能轻松拿起的铁犁,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他扶着墙,尝试许久,可终究仍失败。“云儿,你给我托一下!”听到父亲叫唤,我赶紧跑去。我只轻轻一托,父亲就站起来。我站在他身后,父亲佝偻着身子颤抖着双腿,踉跄前行,他的白发如雨后春笋拔节而长。我的泪一下涌出眼眶。
⑨时光流转年华不待,如今我已如愿大学毕业并在繁华的都市成家立业,生活早已无忧。我要把父亲母亲接来城里住,可父亲却倔强地指着那头水牛说:“我走了,它咋办?我不能离开它,它也离不开我啊……”听父亲这么说,儿时父亲牵着它在春夏秋冬的季节里穿梭的身影又浮现在我心头,我的泪一下就流了下来。
⑩抬头间,我发现父亲真的老了,那头水牛也老了,在那些“风雨飘摇”的日子里,父亲用坚毅的心,是水牛用挺直的脊梁,为我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1】【拍摄前·编写剧本】
西西:我在编写微电影剧本时,考虑要以何种叙述人称来记叙“父亲与水牛”的故事,你有什么建议?
山山:我建议仍以“我”的口吻来进行记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2】【拍摄中·品析台词】
西西:我想从文章中摘选些好词佳句作为微电影的台词,你有推荐的吗?
(1)山山:我特别喜欢第⑧段画线句子“他的白发如雨后春笋拔节而长。”。
原因是:_____________(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2)西西:你推荐的句子真好。我喜欢第⑩段句子“在那些‘风雨飘摇’的日子里,父亲用坚毅的心,是水牛用挺直的脊梁,为我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原因是:_____________(分析加点字“撑”的作用)
山山:你阅读文章真仔细。希望同学们在观看微电影时也能留意到这些好词佳句。
【3】【拍摄中·塑造角色】
西西:“父亲”是微电影中的主角,非常重要,你觉得怎样才能塑造好这个角色呢?
山山:需要细细梳理人物形象,父亲有以下特点:(结合原文概括父亲形象)
【4】【拍摄后·观影互动】
西西:微电影拍摄圆满完成,获得师生一致好评并引发热议。我观影后发现文章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和课文《背影》都写了作者为父亲流泪。
山山:是呀,这是微电影的点睛之笔。我来分别说说这两处流泪的原因:_____________
【课文节选】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选自朱自清《背影》)
9、写作:暖意踏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