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迪庆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销声匿迹   嘎然而止   叹为观止

    B.海枯石滥   垂珠联珑   风雪载途

    C.目空一切   张灯结彩   草长莺飞

    D.周而复始   人情事故   大彻大悟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娴熟     滞留     鹤立鸡群     催枯拉朽

    B.翘首     胆怯     油光可鉴     和颜悦色

    C.轮廓     泻气     筋疲力尽     抑扬顿挫

    D.劳碌     教诲     诚皇诚恐     一丝不苟

  •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就有以官职相称的说法,《答谢中书书》中的“谢中书”就是这种称呼。

    B.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写出了自己面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

    C.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和“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年号。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崔颢的《黄鹤楼》押ou韵。

  •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chuò)  (zàn)水  万(guàn)家私 一(hóng)清泉

    B. (tiǎn)   土(pī) 腌(zā)泼才 唯(wěi)连声

    C. (sè)   (guō)噪  卷(yì)浩繁 鸟鸣(zhōu)啾

    D. (sào)子(shī)志  胸(jīn)博大  心存芥(dì)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 典诗文默写。(10分)

    (1)   ,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2)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3)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呼啸状。( 魏学洢 《核舟记》)

    (4)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

    (5)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常恐秋节至,   。(汉乐府《长歌行》)

    (7)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8)   ,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9)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0)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罗斯丹评价《昆虫记》:“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请你根据阅读经验结合《昆虫记》这本书的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植物也有血液

    张晓天

    人们都知道动物有血液,而且绝大多数动物的血液是鲜红色的,当然,也有极少数物种的血液呈其他颜色。同时,动物的血液还分为不同的血型,人的血型就可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但你是否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也有血液,那就是它的汁液,它们也有不同的颜色。更令人称奇的是,植物也有血型。

    植物的血液

    植物血液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的是透明的,有的呈乳白色,有的与人血一样为鲜红色;有的呈流质状,有的很粘稠;有的芳香四溢,有的臭气熏天。

    牛奶树是一种生长在巴西境内,亚马孙河流域的树木,当地居民戏称它为哺乳女神。只要割破它的树皮,就会有大量的白色乳汁流出,颜色和味道都很像牛奶,其成分含糖、蛋白质和脂肪,也与牛奶相似。当地人把它的汁液煮沸,再加上白糖,就成了美味可口的饮料。

    箭毒木生长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里,这些树木的汁液含有剧毒,见血封喉。这种树的树皮里有一种白色浆液,如果误入眼睛,就会造成失明;如果误食,就会造成心脏麻痹而导致死亡。因此,当地猎人常常把这种白色浆液涂抹于箭头上,用于猎杀野兽。

    在我国广西、云南等地,有一种专门依附于其他树木生长的藤木本植物——鸡血藤。如果用刀将其砍断,它就会流出一种棕红色的汁液。更奇怪的是,这种汁液的颜色还会慢慢改变,逐渐变成鲜红色,就像杀鸡刚流出的鸡血颜色,鸡血藤因此得名。经科学家研究分析,它的血液含有鞣质、还原糖等物质,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用它制成的药物,如鸡血藤膏、鸡血藤片等,都有散气、活血和止痛的功效。

    原产于加那利群岛的龙血树,是一种百合科的小乔木。这种树木高10多米,树干很粗。龙血树的茎干受伤后,会流出一种暗红色的液体,这是该树的树脂。人们常常将这些树脂用于医学和美容。

    为人类造血

    人类的血型,是指血液中红血球细胞表面分子结构的类别。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为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排出废物。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也有类似于人体的附在红细胞表面的血型物质,即血型糖。人的血型是由血型糖决定的,植物体内也有和人类血型物质相同的东西,其中以红色果实的植物中数量最多。科学家还发现,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都含有血型物质,并且植物的血型物质在果实成熟和发育过程中,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待果实成熟时,血型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值。

    在玉米、油菜和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如果再把铁原子加入其中,就能够制造出人体所需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易与氧原子发生结合和分离,因此具有输氧的功能。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认为利用植物制造人体所需要的血液将会成为现实。

    科学家已经利用植物培育了两种血液产品,通过临床试验,已经可以帮助患有血友病的患者,这些血液产品能帮助人体内的血液快速凝结。科学家指出,目前使用的血液凝结药物,是用人的血浆或哺乳动物的细胞制造出来的,成本比较高,而且使用人或动物细胞制造出来的血液药品,有传染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的危险。如果使用从植物培育出来的血液产品,不仅可以避免疾病的传染,成本也相对低廉。植物或将会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血库。

    (选自《科学24小时》,有删节)

    【1】从全文看,植物的血液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2】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植物血液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的是透明的,有的呈乳白色,有的与人血一样为鲜红色;有的呈流质状,有的很粘稠;有的芳香四溢,有的臭气熏天。

    【3】语言准确是说明文的基本要求之一,请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作具体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也有血液,那就是它的汁液,它们也有不同的颜色。

    科学家还发现,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都含有血型物质,并且植物的血型物质在果实成熟和发育过程中,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待果实成熟时,血型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值。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植物的血液是指一些植物体含有类似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的汁液。

    B.产于巴西的牛奶树和产于加那利群岛的龙血树流出的白色乳汁和暗红色液体,就是这些植物的血液

    C.由于一些植物具有造血功能,科学家已经利用植物制造出了人体所需要的血液产品。

    D.现在使用的动物血液产品有传染艾滋病、肝炎病毒的危险,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取之不尽的植物血库。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有时,朋友会给你带来快乐;有时,朋友会给你力量;有时;朋友会给你温暖……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帮助,我们的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朋友是我们一生值得托付和信任的人。

    请以“朋友,谢谢你”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叙事具体,描写细致生动;②写出真情实感,但不得写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字数在600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