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甫”是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后指人的表字,亦作“父”。
B.《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所介绍的都是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但由于作者采取了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C.李白、杜甫、白居易被誉为“唐代三大诗人”。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理想;杜甫则直面了唐朝没落,写下了“三吏三别”这样的经典。白居易前期作品有兼济天下之心,后期有独善其身之意。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2、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借物譬喻,比是直陈其事,兴是托物起兴。
B.《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弟子的著作,《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秋水》。
C.游记与照片不一样,它比照片丰富得多。照片是静态的,靠形象、构图、光线表情达意;游记则是动态的,要写出游览的所见所闻,还要渗透作者的情感。
D.“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代指老人。“垂髫”是指垂下来的头发,代指小孩。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迸溅(bènɡ) 纤腰(xiān) 磕绊(bàn) 炽热(chì)
B.哽咽(yè) 殷红(yīn) 擂鼓(léi) 猝然(chù)
C.隽永(juàn) 应和(hè) 诘责(jí) 按捺不住(nà)
D.篡改(cuàn) 模样(mó) 粗犷(kuǎnɡ) 锲而不舍(qì)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
B. 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进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 “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D. 作家只有扎根于生活的泥土,才能写出反映我们时代的作品,那种离开泥土的天才作家是没有的。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钟山①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钟山,南京的紫金山。王安石弃官后居住在这里。
【1】诗句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词,写出钟山春景的“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前两句的表达效果。
6、名篇名句默写 【(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题必答】
(1)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 《采桑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戚畔之。(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蝉则千转不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 《与朱元思书》)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赞美边关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为国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杜牧《赤壁》一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二乔的命运,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7、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他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写作。
B.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作品曾易名为《长征》,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C.书名的寓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D.《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2)斯诺说,他在青年时代“曾经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他靠挨家挨户替农家做工换饭吃,有时候甚至靠行乞。有一次他几天不吃饭,只吃些硬豆和水——这又是一种‘锻炼’肠胃的方法”。
文中的“他”是谁?“这又是一种‘锻炼’肠胃的方法”联系原著,你能再写出他的两个锻炼身体的方法吗?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换 面
①母亲连着喊了几声连生,没听到应答,就走出门来,大着声朝着对面竹林里喊。脆嫩的回声就像小鸟般扑楞着飞过来。接着,钻出一个泥猴似的少年来。
②连生手里握着一只蝉,蝉鸣悠扬,随连生一路叫过来。母亲将一个装了麦子的提箩交给连生,去换面吧,二婶家也要换呢,你一起带去换了。连生一把提起那两个装了麦子的提箩,高兴地出门去了。
③夏日的午后日头正毒。连生两只手提着两个提箩,只好把蝉埋在麦子里。蝉很狡猾,不时地从麦子里探出头来,一点一点地往上爬。途中有一段田埂路,很窄,连生走得很谨慎,蝉趁机爬到了麦子上。连生有些急了,但又不敢放下提箩,大步往前走。蝉得到机会,“吱”的一声飞到对面田边的一棵大柳树上去了。连生想再去捉蝉,又怕耽误了换面,看了一阵,不舍地转身走了。
④面房很快到了。牵面的是一个跛腿老头,人称二先生。二先生人品好,老少无欺,从不短人斤两。又牵得一手好面,细如丝,白如霜,又劲道,又瓷实,很好吃。人们说,吃了二先生牵的面,寡淡的日子也平添了几分滋味。
⑤连生一进门,慈眉善目的二先生就过来招呼,将一个大蒲扇递给连生。然后有条不紊地称麦倒麦,称面装面。很快忙完两份面。连生心里惦记着那只飞走的蝉,提着两提箩面,连跑带跳地往回赶,感觉比来时还轻快,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那棵大柳树下。树上有好几只蝉在叫。听到蝉声,连生走不动了,放下提箩朝树上看。
⑥刚才那只飞走的蝉也正在使劲叫呢,那叫声格外悠长,格外响亮。连生的心跳加快了,猫了腰就往树上爬,悄悄地爬向那只蝉,突然手一扑,捉住了,满心欢喜!他是不会让蝉再次逃走的。于是,用一根细麻绳,一头系住蝉,一头系在提箩上,蝉只能围着提箩打转转了。
⑦连生高兴地站起身,看了一眼两个提箩,心不由一紧:面,好像少了。他记得,从牵面房出来时,两只提箩都是满满的,这下都变得浅浅的,特别是二婶家那个暗花提箩,好像浅得更厉害!
⑧莫不是有人趁我上树捉蝉的时候,偷面了?连生看了看四周,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有一轮白花花的太阳,毒毒地炙烤着大地。他有些急了,自家的面少了还好说,二婶家的面不能少!二婶像母亲一样爱自己,可不能对不起二婶啊。连生看看自家的提箩,又看看二婶家的提箩,弯腰从自家提箩里拿出一挂面来,放进二婶家的提箩里。二婶家提箩里的面,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而自家的面浅了。
⑨那是一大碗面呢!连生记得,有天晚上,母亲煮了面,他觉得很好吃,就多吃了一碗。他吃完面,却发现母亲的碗里没面了,最后,母亲只喝了面汤。为此,他责怪了自己好多天。这下,又无端少了一碗面,到时肯定又会少了母亲的。
⑩那不行!连生弯下腰,把刚放进二婶家提箩里的那挂面,拿出来,又重新放进自家的提箩里。可目光触到二婶家的提箩时,他一下子懵了:二婶家提箩里的面,少得他不敢看了。他连忙扭过脖子,又斜眼瞄了一下那个暗花提箩,像做了贼一般。
⑪连生把那挂面又放进了二婶家的提箩里。可看了自家的提箩,他又心痛了。他想将那挂面重新拿回来,可手伸了几次,还是缩了回来。
⑫此时,那只蝉因麻绳的拉拽,不停地鸣叫着,连生听得有些心烦,解开麻绳,放了那只蝉。
⑬母亲回来了,见他像个蔫茄子,惊讶地问,不舒服?连生不答,母亲很疑惑。这时,二婶提着那箩面过来了,手里还捏着一杆小秤。二婶说,嫂子,二先生的面称错了。母亲一惊,称错了?不会吧,二先生的秤向来很准。二婶笑了笑,说,这次不准了。
⑭母亲看了一眼连生,又转头看向二婶,问,少了多少?二婶说,不是少了,是多了,多半斤多呢,我回家提起那箩面时,觉得沉沉的,一称,还真是重了。母亲接过秤,也称了自家那箩面。一称,母亲的脸就阴了,说,少了,少了半斤多呢。怎么会这样?母亲和二婶一齐把目光转向连生。连生满脸晴朗瞪大两眼,看着两提箩面。儿子情绪好转,母亲的心情也好了,毕竟跟儿子比起来,少半斤面太小菜了。
⑮不过,母亲还是想问个清楚明白,连生就把路上的事说了。听完,母亲和二婶都大笑起来。连生更疑惑了,问,提箩里的面怎么看着比原来浅了呢?母亲说,我的傻儿子,你提着撞来撞去的,原来的空隙撞没了,看着就浅了。连生一下子跳起来朝门外飞去,眨眼功夫就消失在那片竹林里。二婶在后面喊,连生,晚上到我家吃面呀。
⑯没听到回声,只听到竹林那边,传来一片悠扬的蝉鸣。
【1】“蝉”贯穿于情节的始终。请参照示例,补全小说情节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换面返回路上,连生上树捉蝉,系好蝉后发现面少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晓面没少的原因后,连生飞进竹林捉蝉。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
连生一下子跳起来朝门外飞去,眨眼功夫就消失在那片竹林里。
【3】小说多处写到悠扬的蝉鸣,分析结尾画横线处写蝉鸣的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这篇小说蕴含了哪些思想情感。
9、题目:小荷才露尖尖角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