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B.新年到了,小涛给外婆送来了新年祝福,小涛开心地说:“谢谢您平日对我的照顾,我准备了一点小礼物,请您笑纳。”
C.古代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的诗作家很多,如苏轼、屈原等。对于诗人的分类很多,如陆游称为爱国诗人,陶渊明称为田园诗人;诗人的雅号也很多,如杜甫被称为“诗圣”。
D.《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的河内守亚夫,这里的“守”指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蛰伏(zhé) 镂空(lòu) 池沼(zǎo) 妇孺皆知(rú)
B. 堕落(duò) 锃亮(zèng) 禁锢(gù) 鞠躬尽瘁(chuì)
C. 酒肆(sì) 失怙(hù) 抽噎(yè) 蹑手蹑脚(niè)
D. 发窘(jiǒng) 簪子(zān) 犒劳(kào) 轻举妄动(wàng)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拘泥/泥淖 劲旅/苍劲深沉 前仆后继/风尘仆仆
B. 徘徊/洄游 契约/锲而不舍 以身殉职/徇私枉法
C. 仆射/射猎 树荫/荫庇后代 长吁短叹/气喘吁吁
D. 侵蚀/吞噬 玷污/拈轻怕重 剑拔弩张/驽钝不堪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女足在连失两球的不利局面下力挽狂澜,战胜韩国队,夺得2022年女足亚洲杯冠军。
B.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一切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C.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D.他似乎意识到我仍然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的语言向我解释。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春望》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诗中的“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D.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2】请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表达效果。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6、诗、文名句填空(①一⑥题为必答题;⑦一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①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②翅湿沾微雨, 。(葛天民《迎燕》)
③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④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⑥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选答题:⑦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⑧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⑨ ,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7、名著导读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_________》。
(2)《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______,做事要_____,礼仪要________;遇困境_________,获大奖___________;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
8、阅读长江大学冯征校长在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完成小题。
长大的味道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校友们:大家好!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举国上下喜迎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我们也迎来了今年的毕业典礼,共同欢送9千多名莘莘学子踏上新征程。作为2021届毕业生,你们不仅为自己的大学生活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更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了一份闪亮的成绩单!你们每一个人都了不起,都是堪当重任、大有作为的,我向你们顺利毕业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学们,一路走来,酸甜苦辣相伴,喜怒哀乐作陪,你们把青春调出各自的“长大味道”,汇聚成今天这场独一无二的毕业盛宴。在这个神圣的时刻,我想和你们一起,探寻“长大之味”。
首先,长大之味蕴含着“真理”之甜。一百多年前,在浙江义乌一间破旧的柴房里,一个年轻人在翻译一本书时,误将墨汁当成红糖水,沾着粽子吃,而且浑然不觉得苦。这个年轻人就是陈望道,他当时翻译的正是指引未来中国道路的《共产党宣言》,他由此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是的,信仰是有味道的。正因为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吃百般苦、受千般难,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新中国。正因为信仰之甜, A 。
其次,长大之味蕴含着“创新”之强。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当有人问一位80岁的老人,超级杂交水稻的最新品种口感怎么样时,这位老人自信地回答道:“味道好得很咧!”这位老人就是刚刚去世的袁隆平院士。1964年,他受一株具有显著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的启发,开始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这在当时是前无古人的事,理论上不成立,实际上也没有人做成过。但袁院士冲破理论的藩篱,不断进行突破和创新,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变成现实,一次次刷新了水稻的产量,一步步接近“禾下乘凉”的梦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正是有了像袁隆平院士这样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的不断创新、艰苦奋斗,才有了国家科技的进步,人民的幸福生活。在这位老人身上,我们看见了科技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当前,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B 。希望同学们以这些科学家为榜样,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潮流,不断解决国家生产实践中“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创新创业,自立自强!
第三,长大之味蕴含着“担当”之美。上个月,“人民英雄”张定宇来校作报告,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在他的讲述中,“担当”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关键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张定宇迎难而上,挺身而出。那步履蹒跚的身影,是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他说:“身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决顶上去!”作为一所有着医学背景的高校,在这场生与死的较量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长大人逆行而上的身影,他们或是医院的医护人员,或是医学院的师生,或是负责后勤的服务人员。 C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同学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希望同学们以英雄人物和优秀校友为榜样,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担当作为,绽放美丽!
亲爱的同学们!真理之甜,创新之强,担当之美,这是无数革命前辈实践感知的中国味,也是无数优秀长大人亲身体会的长大味。中国味,浓浓爱国情;长大味,拳拳报国心。追寻真理、敢于创新、担当作为,这就是中国味、这就是长大味!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①,昨天,三名航天员领命出征,奔赴太空;今天,同学们学成出师,仗剑天涯。祝你们一生平安,鹏程万里!愿长大之“味”,未来可期!
【注释】①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太常引》,意为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大好山河,表现了诗人立鸿鹄志的坚定信念。
(1)写演讲稿要求在思路方面有明显的“辨识度”。这篇演讲稿运用 (填序号)(A.提示性词语 B.关联词语 C.过渡性语句)提示演讲思路,主体部分从 “ ”“ ”“长大之味蕴含着‘担当’之美”三个角度并列推进。
(2)下面一段文字应该放在文中A、B、C 三处中哪一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这段文字在演讲稿中所起的作用。
在许多优秀的校友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创新的力量。邓运华,这位1985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生致力于渤海石油勘探技术工作,开创性提出了石油勘探创新理论,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荣俊教授,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今年4月,由他领衔负责的研究成果获批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标志着学校在新兽药创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这段文字应该放在 处,其作用是: 。
(3)演讲单元的“活动·探究”学习中,针对这篇演讲稿的结尾部分,同学们设计了以下两项任务,请你任选其中一项完成。
任务一:小雯将在班级组织的演讲活动中进行模拟演讲,请你帮她对演讲词《长大的味道》结尾段进行演讲设计,并说明设计理由。(最少设计三处)
小贴士:演讲在技巧上,要注重语气、语调、重音、节奏、肢体动作等。
任务二:这篇演讲稿的结尾很精彩,能提升演讲的效果。请你结合文章对后一段文字,进行分析体会。
我选任务: 。
9、按要求作文。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 650 字;③作文中不能出现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