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台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字子瞻,号青莲居士,宋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B.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曦”指太阳,太阳的别称还有金虎、婵娟、金轮、玉盘等。

    C. “烽火连三月”,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后来常用烽火或烽烟借指战事。

    D. 小明看到电视剧中的男子在行加冠礼,就说:“这男子已十八岁了。”

  •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人,当代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B. 《马说》作者是韩愈。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C. 《藤野先生》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怀念的情感,赞扬了他真正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D. 《送东阳马生序》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B.《社戏》叙述了鲁迅少年时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C.《诗经》采用了风、雅、颂的表现手法,内容包括赋、比、兴等,共三百首诗。

    D.《傅雷家书》是革命家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100多封家信,展现了傅雷的教子有道。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有将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减贫目标。

    B.随着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掀起了报道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热潮。

    C.“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D.三星堆遗址展现了古蜀文明从孕育、成长、诞生,达到顶峰,再到衰落的过程。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中颔联的“______________”字,化静为动,真切地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的过程,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②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③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晏如也。

    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⑤送别,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略显伤感,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则更见豪迈旷达。

    ⑥礁石无法阻挡江水滔滔东流,冬雪不能耽搁春天翩翩脚步,战争瘟疫也一样无力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年轮。正所谓“   ”。(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蜜蜂来了,它心平气和……不一会儿,它就沉浸在采蜜的工作中了。潜伏在花下窥伺的强盗——蟹蛛,便从隐藏之处现身,它绕到忙绿的蜜蜂身后,偷偷向它接近,然后猛冲上去突然咬住它的脑后根……这一咬瞬间致命,因为它破坏了蜜蜂颈部的神经节。不多时,可怜的小蜜蜂便蹬着腿死去了。这时,凶手便舒舒服服地吸起受害者的血来。

    (1)该文段选自具有“_________”美誉的科普巨著《___________》。其作者是法国的__________

    (2)《昆虫记》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请根据选段,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迟子建

    ①我是一九八三年开始写作的,至今刚好有二十个年头。

    ②二十年前,我的发丝乌泽油亮,喜欢咯咯笑个不停,看到零食时两眼放光,看着可爱的小动物爱上前跟它们说上几句俏皮话。那时我可以彻夜不睡地写上一万字,第二天照样精力充沛地工作。我爱到田野和山间散步,爱随手掬上一捧河水喝上一气,爱摆个姿势照相。二十年前的我还没有属于自己的一间屋子,没有出版一本书,对生活满怀憧憬。但那时的我是多么的青春啊。

    ③现在的我不爱照镜子,镜子中的我常常是双眼布满血丝,面色青黄。我的发丝有些干涩了,眼角悄悄爬上了皱纹。我常常丢三落四,时常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有的时候进了超市,我看着商品一片茫然,不知自己是要来买什么的。所以,如今去超市,我的手里通常攥着一张纸条,那上面记着我平素写下的需要添置的生活日用品。

    ④我依然喜欢在黄昏时散步,只是看着夕阳时常常徒自伤悲。

    ⑤我如今有了自己的屋子,出版了三十部书,不用为着生计而奔波和劳碌了,可快乐却不如从前那般坚实地环绕着我了。看着自己所创作的那一部部书,我在想自己的最好年华都赋予文学了。这是不是太傻了?去年爱人因车祸而故去后,我常常责备自己,如果我能感悟到我们的婚姻只有短短的四年时光,我绝对不会在这期间花费两年时间去创作《满洲国》,我会把更多的时光留给他。可惜我没有“天眼”,不能预知生活中即将发生的这一沉重的劫难。

    ⑥文学对我来讲,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我对它有强烈的依赖性。它给了我生存的勇气和希望。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可在我的梦想中,我却是一个无拘无束、激情飞扬的人。文学为我打开了生活的另一扇窗。

    ⑦有一家刊物曾问过我:如何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我是这样说的:“石头和石头碰撞激烈的时候,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现实是一块石头,理想也是一块石头,它们激烈碰撞的时候,同样会产生绚丽的火花,那就是艺术的灵光在闪烁。”的确,我认为理想与现实冲突越激烈的时候,人的内心所焕发的艺术激情就更加强烈,这种矛盾使艺术更加美轮美奂。所以生活中多一些磨难对自身来讲是一种摧残,对文学来讲倒可能是促使其成熟的催化剂。但任何人都情愿放弃文学的那种被迫成熟,而去拥抱生活中那实实在在的幸福。

    ⑧我是一个很爱伤感的人。尤其是面对壮阔的大自然的时候,我一方面获得了灵魂的安宁,又一方面觉得人是那么的渺小和卑琐。只要我离大自然远了一段日子,我就会有一种失落感。所以这十几年来尽管我工作在城市,但是每隔三四个月,我都要回故乡去住一段时日。去那里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写作,只是因为喜欢。那里的亲人、纯净的空气、青山碧水、宁静的炊烟、鸡鸣狗吠的声音、人们在晚饭后聚集在一起的闲聊,都给我一种格外亲切和踏实的感觉。回到故乡,我心臆舒畅,觉得活得很有滋味。其实乡村是不乏浪漫的,那种浪漫不是造出来的,而是天然流露的。

    ⑨城里人以为聚在灯红酒绿的酒吧闲谈是浪漫,以为给异性朋友送一束玫瑰是浪漫,以为携手郊游是浪漫,以为坐在剧场里欣赏交响乐是浪漫,他们哪里知道,农夫在劳作了一天后,对着星星抽上一袋烟是浪漫,姑娘们在山林中一边采蘑菇一边听鸟鸣是浪漫,拉板车的人聚集在小酒馆里喝上一壶热酒、听上几首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乡间俚曲是浪漫。我喜欢故乡的那种浪漫,它们与我贴心贴肺,水乳交融。我的文学,很多来自乡间的这种浪漫。

    ⑩童年的时候,我很喜欢在冬天起床之后去看印在玻璃窗上的霜花。它们看上去妖娆多姿,绮丽明媚。我常想寒风在夜晚时就变成了一支支画笔,它们把玻璃窗涂满了画。我能从霜花中看出山林、河流的姿态,能看出花朵、小鸟和动物的情态,能看出形神各异的人的表情。但是往往是看着看着,由于阳光的照耀和室内炉火的温暖的熏炙,这霜花会悄然化成水滴而解体。那时候我就会很难过。霜花是美丽的,我知道有一种美是脆弱的,它惧怕温暖,当温暖降临时,它就抽身离去了。我觉得我的生活呈现的就是这种美,它出现了,可它存在得是何其短暂!

    我不该为了生活的变故而怨天尤人、顾影自怜,我应该庆幸,我曾目睹和体验过“美”,而且我所体验到的美消失在温暖中,而不是寒冷中,这就足以让我自慰了。如果“美”离开了我,我愿意它像霜花一样,虽然是满含热泪离去,但它却是在温暖中消融!

    我愿意牵着文学的手,与它一起走下去。当我的手苍老的时候,我相信文学的手依然会新鲜明媚。这双手会带给我们对青春永恒的遐想,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对磨难的超然态度,对荣誉的自省,对未来的憧憬。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柴可夫斯基、贝多芬、巴赫、莫扎特;不会忘记梵高、蒙克、毕加索和莫奈;不会忘记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艺术是恒星,永远闪烁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如果没有这样的星空照耀我们,我们的人生该是多么的灰暗啊!艺术拯救不了世界,但它却能给人带来心底的安宁和幸福。

    (选自《文苑·经典散文》

    【1】通读全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简要概括作者所目睹和体验过的“美”及流逝后的心理感受。

    【2】文章对比手法运用自如,请概括文中两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

    【3】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文学艺术怎样的情感和认识?试分别结合文中的一处议论或者抒情句作简要分析。

    【4】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我能从霜花中看出山林、河流的姿态,能看出花朵、小鸟和动物的情态,能看出形神各异的人的表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老舍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者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得套写、抄袭。(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