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家工厂通过改进生产流程,使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1.5倍,产品耗能比原来减少了1.2倍。
B.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计划2022年中小学生参加足球运动人数超过3000万左右。
C.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令人瞩目。
D.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在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内容可以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C.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并且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因此又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D.散文《社戏》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的一段生活经历,通过对“我”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等情节的描写,表现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的美好品德。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畸形(qí) 溃退(kuì) 摧枯拉朽(xiǔ)
B.锃亮(zèng) 颁发(bān) 黝黑(yòu) 屏息敛声(píng)
C.翘首(qiáo) 轻盈(yíng) 悄然(qiǎo) 震耳欲聋(lóng)
D.遁形(dùn) 炽热(zhì) 匿名(lì) 杳无消息(yǎo)
4、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演讲的核心是“讲”,是口头表达,要求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吐字清楚。
B.“他从不和别人争吵。”这句话的主干是“他争吵”。
C.“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这句话的主语是“树端”。
D.“可得抓紧时间啊!”这是个感叹句。
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新平楼
李白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注:本诗为李白年轻时离开长安登新平楼回望京城所作。
(1)本诗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此句画面。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令人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
②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 。( 《无题》)
③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 )
④__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 (宋濂 )
⑤林嗣环的《口技》中表现宾客从“伸颈”“侧目”、屏息细听的专注状态中松弛下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1)文段中的胖大和尚是____(人名),选段描绘的是____(情节),他是____(性格)的人。
(2)阅读名著,我们可以在作家所塑造的人物艺术画廊中,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而比较人物形象,是阅读名著的一个重要方法。请对《水浒》中的林冲和武松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分析。
相同点: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
8、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
绒绒
①我从小最怕和别人比。无非是比谁穿的衣服好看,谁的零花钱多,谁家亲戚又从一个很远、远到不知道叫什么的地方寄来了礼物……小时候,我家的生活不宽裕,又没有一个住得这样“远”的亲戚,所以我总是那个在一旁羡慕其他人的、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②后来,我终于发现自己有一项别人都比不上的技能——画画。
③美术老师经常让我帮他做一些事情。比如,学校的公告栏需要经常换板报,下午放学以后,老师就带着我把原来的板报擦掉,用各种颜色的粉笔,画一版更加多彩、漂亮的板报出来。
④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只会躲在角落里羡慕别人的小女孩了。每次画完学校的板报,同学们第二天一早看到跃然于黑板上的画面,就会像他们曾经讨论衣服、零花钱和礼物一样,围到我身边,追问我是如何画得这么好看的。
⑤究竟是怎么画出来的呢?也许是因为好胜,所以每次的美术课,我一分一秒也不敢放松,每一笔线条仿佛都在我的脑袋里构思了半个世纪。放学以后,我会买彩色画笔和绘画本画画;绘画本画完了,就偷偷趴在窗台上,用画笔把窗台涂得五颜六色。
⑥后来的一次机缘,美术老师帮我报名参加了全市中小学生美术大赛。
⑦我还记得我的参赛作品是一幅鹰的国画。为了画好这只鹰,我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练习。每天放学以后,我就一个人跑到画室,一遍又一遍地画。那段日子是单调的,我却在这种单调的练习中感受到了一种踏实。
⑧美术老师对我说,画一只鹰,最重要的是画好鹰的眼睛。于是我开始一家一家跑书店,问店员:“有没有关于鹰的图画书?”那段时间我跑遍了小镇的书店,也上网去查了资料,我觉得自己认识了世界上所有的鹰—它们的品种、它们的羽毛和它们的眼睛。
②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可是做了足足两个月的准备啊!不过等待结果的日子是煎熬的。教室与画室隔着一个操场,到了快出比赛结果的那几天,每次课间休息的10分钟,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过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
⑩我得奖了吗?我没有得奖。
⑪当时对我最大的打击在于——我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攀比”的资本,瞬间被剥夺了。
⑫这着实令我难过了一阵子。相较于“我为什么没有得奖”,更令我无法释怀的,也许是“为什么我明明那么努力,却还是比不过别人”。
⑬后来,老师发现我去画室的次数少了,画板报也不积极了,分明变回了曾经那个躲在角落里、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⑭他得知缘由后,叫我去画室。我一进画室,吃了一惊。老师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我看见那些我曾经画过的鹰,一张一张地铺在画室的地板上,像是等待我检阅一般。
⑮老师让我先看第一张,然后跳过中间的无数张,直接看最后一张,问我有什么区别。区别显而易见——与最后一张画里有些睿智与凶猛的鹰相比,第一张画里的鹰简直像一只刚刚出生、丑陋又可怜的小鸡。
⑯一缕阳光打在我脸上,也照在了我心头,拂去了积攒在我心头多日的阴霾。我终于明白了“比较”的意义。这件事情过了很多年,我仍然记得当年我画的那只鹰的眼睛——犀利而有光,透着倔强和不服输的神情。
⑰我也终于愿意挺起胸膛告诉自己和其他人:“对,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
(选自《故事家》2018年10期,有改动)
【1】阅读⑥——⑯段,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 “我”的心理 |
赛前准备 | ① |
② | 平静 |
③ | 难过 |
画室看画 | ④ |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到了快出比赛结果的那几天,每次课间休息的10分钟,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过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第①段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下文写我的转变作铺垫。
B. 从第⑤段“我”的表现可看出我的虚荣与自负的心理。
C. 第①段“剥夺”一词指“我”没在比赛中获奖,因而觉得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攀比”的资本丢失了。
D. 全文的主人公是美术老师,正是由于美术老师的点拨与教育,我才走出失利的阴影,重获自信。
E. 文章重点叙述了“我”参加美术大赛前后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4】文章标题“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比”的看法。
(链接树料)由于觉得校服比较单调,体现不出个性,省城一些中学生开始在穿鞋上“较劲”,类似“你的鞋是几代”、“多少钱买的”成为课余交流的热点话题。记者了解到,一双名牌鞋动辄上千甚至几千,让家长苦不堪言。
(源自网络新闻)
9、请把“那天,我 ”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