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阿勒泰地区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维/   退/振聋发

    B.躇/田     像/惟妙惟

    C.迷/     /情不自

    D.形/     劣/深痛疾

  • 2、下面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七十年代,北方的平原上曾相继开展过平整土地运动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些运动,改变了古老田野的原始面貌:   。很久以来,在田野人们几乎看不到人和鸟巢。

    ①田地的平坦和整齐,给世代繁衍其间的鸟兽,带来了灭顶的危机。

    ②野兔绝迹了,鹰也消失了踪影。

    ③荒地开垦了,池塘填平了,密布其间的百年老树被伐倒,木草丛生的巨大坟丘被搬掉。

    ④无处饮水和筑巢的鸟儿,日渐稀少。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形(qī)       红(fēi)       (zhǔ)       眼花乱(liáo)

    B.战(dū)       (cái)       然(qiǎo)     危坐(jīn)

    C.首(qiǎo)   刻(juān)     勉(wèi)       聋发聩(zhèn)

    D.胆(qiè)     (cāo)       (pāo)       锐不可(dàng)

  • 4、下面对《赤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首诗是唐代的作品,体裁是律诗,诗作都是先写景后抒情。

    B.两诗首联均从大处落笔,甲诗巧用“望”字远连秦蜀,乙诗则描绘了浩淼的洞庭湖。

    C.甲诗“歧路”照应送别,劝慰友人坦然面对;语言清新高远,音调明快爽朗。

    D.乙诗以“垂钓者”喻张丞相,抒发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语言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2】甲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都展现诗人积极的情绪。请你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位诗人“积极”的情感内涵。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郦道元在《三峡》中,从正面描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中寄寓着作者无尽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晏殊以花的逝去、燕的归来,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人物,再从下图中挑选两个关键词形容他,并结合名著内容阐述。

    A.贝多芬(《名人传》)       B.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现代文阅读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丰子恺

    ①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五千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看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你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悲喜交集

    ②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像冒了雪,生了白胡须。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吃过饭,是我为你洗脸的。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这样大的姑娘,还在路上让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影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怪怨人类何必有男女之分。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么?

    ③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要出门,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我所描的那幅《爸爸还不来》,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因为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我以你们为生活的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感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了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去年的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的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④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我觉得你此行的意义比出嫁更重大。古人送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所以现在追述我的所感,写这篇文章来送你。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世间。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中说的“事姑贻我忧”。事姑取什么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

    【注释】①结中肠:内心郁结、难过。②义往:这里指女儿出嫁,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说是“义往”。③事姑贻我忧:(女儿以后)须侍奉婆婆,这令我担忧不已。

    1下列对上面散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阿宝是作者的女儿,她长大了,快要出嫁了,作者担心她处理不好与婆婆的关系。

    B. 丰子恺无微不至地关心女儿们的生活,也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关注他们的成长。

    C. “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的原因是:女儿的变化是微微地、逐渐地进展的。

    D. 丰子恺写日常生活琐事,巧妙地加以点染,使文章耐人寻味,上文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作者从那两件事上发现女儿阿宝已经长大成人?请分别概括。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指出其表达效果。

    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

    4文章第①段说:“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悲喜交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作者这种情感的解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或某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要求:⑴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严禁抄袭。⑵字数不少于600字。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