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曲靖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人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C.《核舟记》这个题目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

    D.《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 2、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强调了五岳的雄壮景象让诗人痴迷。

    B.“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运用的是夸张修辞,属于超前夸张,就是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者是同时出现的。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

    D.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 3、下面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底,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也许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B.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C.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鹏屋里面躁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下雨。

    D.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归(xǐng)       (pàn)        绊(jī)          然而止(gá)

    B.争(sóng)       奋(kāng)       杂(rǒng)       妄自薄(fěi)

    C.水(fú)          暗(huì)        旋(wò )        短叹(xū)

    D.裂(jūn)        然(mù)        默(jiān)        声匿迹(xiāo)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公元760年春,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间草房,长期颠沛流离的诗人一家在此度过了近五年比较安稳的生活,此诗就作于这一时期。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以质朴的语言点染出浣花溪畔幽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和村居生活的清悠闲适。

    B.首联运用工整的对仗,“幽”字是诗歌的诗眼,“事事幽”统摄全篇。

    C.中间两联分别写景物之幽和人事之幽,写出了江村幽静的景色,传达出亲情的温暖。

    D.尾联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实际上也潜含着作者的悲苦无奈和酸辛。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清江一曲村流”一句中“抱”字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王绩《野望》)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4)《龟虽寿》中,表现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给这帮囚徒喂莴苣叶。它们果然在啃咬,但是吃得极少,而且不屑吃的样子。我很快就弄明白了:我养的是一些不太甘愿吃素的家伙。它们需要别的,看上去是想捕捉活食。但到底是哪种活食呢?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了是什么。

    破晓时分,我在门前溜达,突然旁边一棵梧桐树上掉下点什么东西,还吱吱地在叫。我赶忙跑上前去。是一只蝈蝈在掏空被它抓住的一只蝉的肚腹。蝉徒劳地鸣叫,挣扎,蝈蝈始终紧咬住不放,把脑袋深扎进蝉的内脏中,一小口一小口地撕拽出来。

    ……

    我找到了我的食客们所需之食物:我就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觉得非常合胃口,所以两三个星期的工夫,我那笼子里就一片狼藉,蝉脑袋、空胸壳、断翅膀、断肢碎爪,无处不在。只有肚子几乎整个儿地不见了。肚腹是块好肉,虽然营养成分不高,但看来味道很好。

    确实,蝉腹中的嗦囊里积存着糖浆,那是蝉用自己的小钻从嫩树皮里汲出来的香甜液汁。是否就因为这种蜜饯的缘故,蝉的肚腹才成为猎人的首选?这很可能。

    为了使食谱多样化,我其实还专门喂它们一些香甜的水果,比如梨片、葡萄、甜瓜片,等等。这些水果它们全都很爱吃。绿蝈蝈就像英国人:它非常喜欢浇上果酱的牛排。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它一抓住蝉,就要开膛破肚的缘故:肚子里装着果酱的鲜美肉食。

    (1)以上选文出自《_________》,作者(人名)_________向我们介绍了绿蝈蝈独特的食性。

    (2)结合选段内容概括绿蝈蝈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部经典作品在科学研究方面给你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选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红薯的母亲

    ①前几年有次我回到湘西。在农贸市场拥挤的人流中,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喊我。我走过去一看,是伯母!她站在市场边上,正在卖红薯。

    ②我感到很惊讶,说“您老人家还卖红薯呀”。伯母嗔怪我说:“调去长沙了,也不来我家里玩了。”接着说,“种多了,吃不完,烂掉可惜,所以挑来卖。”接着,俯下身去,装了半袋子红薯,要我带回长沙去。我本想拒绝,可看到伯母那真诚的目光,就收下了。

    ③不禁感慨万千,想起30年前的往事。

    ④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刚分配到湘西工作,举目无亲。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去看望老乡宛伯。刚好宛伯、伯母都在家,见到我格外的热情。

    ⑤通过交谈,我得知,宛伯是解放初随部队到湘西工作的,已经30多年了。伯母是本地人,在吉首一家工厂工作。虽然只回过老家一两次,但对家乡的情况十分了解,对家乡人十分热情。伯母看着我,回头对宛伯说,我很像她家老大。

    ⑥寒暄一阵,宛伯父、伯母非要留我吃饭。伯母进厨房忙碌去了,一会儿就做了一桌菜。酒足饭饱离别时,伯母叮嘱我:“你在这边没有亲人,就把我这当你的家一样,闲时常来坐坐。”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

    ⑦过了一段时间,宛伯的大儿子回来了,伯母打电话把我叫去,让我们认识一下。我一看脸型、个子真的有几分相像,加上意气相投,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⑧几年后,宛伯的大儿子到一个县里担任领导职务。

    ⑨后来伯母退休后闲不住,就在大院子里开垦荒地种小菜。他们单位院子大,荒地多,开出了一大片,种的菜根本吃不完,就挑到附近学校门口去卖。

    ⑩那时候我女儿已上小学,有时我去接女儿,便会遇到伯母。每次见到我,伯母都要给我一些,要么是南瓜,要么是红薯,要么是时鲜小莱。有时觉得不好意思,我便推辞不要。伯母却坚持要送,并说:“这是我种的,没有施农药化肥的,尽管放心吃。”我只得收下,对伯母感谢不已。

    其时,伯母的大儿子已经当了县长,没想到伯母仍在大街上卖菜。若是在农村,种田卖莱还讲得过去,但在县城,儿子当了县领导,母亲还在街上卖菜,全国可能也找不到几个吧。

    有一次,又遇到伯母在卖菜,我便劝她:“七十多岁的人了,不要再卖菜了。”伯母快人快语:“种那么多,我不卖,在地里烂掉多可惜!”我劝她少种点。伯母又说:“少种点儿我又不打牌,坐久了要生病的!”我委婉地劝她:“你儿子当县长了,被别人看到会不好意思。”没想到伯母理直气壮说:“他当他的县长,只要记得有个母亲在卖红薯就可以了。”我笑了,无言以对。

    后来同朋友说起他母亲,朋友说自小母亲对他管教甚严。朋友小时候特顽皮,有一次爬到附近一株大树上掬喜鹊窝,因为树高而险,树下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有人喊来了他母亲,他母亲一看,怕儿子不小心掉下来,便急忙喊了一声。没想到,朋友听到他母亲的声音,心一慌便掉了下来,晕死过去。是他母亲一声一声把儿子喊醒来的……

    我把红薯提上车,给朋友打电话,说见到伯母在卖红薯。朋友一点也不觉得意外,说他也曾劝过母亲,不要卖红薯小菜了,可老人家没有别的爱好,仍旧去卖。慢慢觉得,母亲在马路上卖红薯,心里总有份敬畏之心,看到别人卖红薯小菜,总想起母亲来。

    接着他自嘲地说,要是哪一天干不好,他也跟着卖红薯去!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1文章主要写了伯母与“我”之间的哪几件事?(至少写出3件事)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3如何理解“母亲在马路上卖红薯,相信总有一份敬畏之心”这句话。

    4段与“卖红薯”没有太大关联,有人认为删去更好。对此,你怎么看?

    5本文以第一人称来写,也写了不少“我”与伯母的内容。将标题改为“卖红薯的伯母”是否更恰当?说说你的看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现在流行一句俏皮话:“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一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