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通辽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一个搞人口普查的青年问一位不识字的老太太: “您今年贵庚?您的配偶还在吗?”(解说:这句话表述不得体。)

    B. 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解说: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 士兵操练  万水千山  夜幕笼罩  托在掌心 (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

    D. 许知远的“偏见”或许是一种与当下快餐文化极不合拍的深入思考。( 解说:“‘偏见’是思考”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圣”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B.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作家》等。

    C.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代表思念,“鸿雁”代表忧愁,“梅花”代表高洁,“蓬草”代表志向。

    D.新闻,也叫“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前三部分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具备成功的特质。(在“具备”前加“是否”)

    B.长城在席慕蓉心中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象和历史的见证者,而是民族苦难历史和丰富民族遗产的象征。(把“而”改为“更”)

    C.训练结束之后,体育馆内已经空无一人,只有他还在练习三分球投篮。(把“只有”改为“尽管”)

    D.那片小小的槐树叶让纪弦仿佛回到了故国,回到了那个槐花飘香的季节的情景。(删掉“的情景”)

  • 4、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

    B.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C.在座的都是领先一方的著名企业家,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庸夫之力。

    D.护士拿着注射器说:“孩子,别哭,再哭,我就给你扎出血来了!”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①唐肃宋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郎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体给,这里指钱来。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

    B.首联中“长夏”点明时间,“江村”二字照应题目,“事事幽”则统领整首诗。

    C.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

    D.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3)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5)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7)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摘抄1】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摘抄2】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摘抄3】

    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1)梗概:这部作品处处体现着舐犊深情。父亲很关心儿子傅雷的生活与成长,用书信与儿子主要交流了做人、_____等方面的内容,平常的语言中蕴涵着深邃的道理和厚重的文化。

    (2)俗话说,“父子如朋友”。《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儿子的信中多次说过这一点。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是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渐浙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打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有删改)

    【1】阅读短文,文章记叙了几次打枣并指出每一次打枣的原因。

    【2】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3】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4】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⑨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中国青年报》中的“教育部调查显示”,对于“幸福”,你又是如何看的?又是如何感受的?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2)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的见解;(3)字数不少于600(如写诗歌,则不能少于16行);(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