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处打电话
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
C.遇到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D.在煤炉上放一盆水防止CO中毒
2、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区别天然气与一氧化碳 | 分别点燃两种气体,检验燃烧产物 |
B | 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 |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观察现象 |
C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通入氧气并点燃 |
D |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将二氧化碳直接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B.化学反应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等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D.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将铁与氧气、水同时隔绝才能防止铁生锈
4、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与整理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守恒观 | B、分类观 |
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③发生分解反应时,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③H2、C、CO都可以作还原剂。 |
C、微粒观 | D、能量观 |
①冰和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水银和银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氯化钠和硫酸铜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 ①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②镁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③碳和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 |
A.A
B.B
C.C
D.D
5、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氦气
D.氮气
6、下列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
B.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变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后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下列安全图标中 ,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A.
B.
C.
D.
9、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天宫”,航天员展示了“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锆元素是非金属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B.图中“91.22”表示1个锆原子的质量
C.图中m的值为40,n的值为2
D.锆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ZrO
10、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氮分子的是
A.2N2
B.2N
C.N2
D.2N2O
11、用浓度和质量都相等的a、b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含质量相等)分别制取氧气,a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中不加。当a、b均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2、下列对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金刚石坚硬、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C.用墨书写的字画可以长久保存——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D.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13、2023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对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测是保障比赛公平的必要措施。乙基雌烯醇是禁止运动员使用的兴奋剂之一,其化学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基雌烯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乙基雌烯醇含有20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C.乙基雌烯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0:26:2
D.乙基雌烯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4、金属制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都属于铁合金,其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B.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C.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D.焊锡(锡铅合金)比锡熔点要低
15、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10月8日闭幕。全国各地都弥漫着浓厚的亚运氛围。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亚运理念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B.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C.大量使用添加剂,延长食物保质期
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16、中国科学家成功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人工合成葡萄糖(C6H12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中含有水分子
B.葡萄糖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葡萄糖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17、千金藤素(C37H38N2O6)是中药材千金藤的一种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千金藤素中含有氮气分子
B.千金藤素由 4 种元素组成
C.千金藤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千金藤素中氮、氧元素质量比为 l∶3
18、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可以燃烧
B.活性炭用于制白糖是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D.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19、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安全、绿色、舒适”生活理念的是
A.煤气泄漏,开窗通风
B.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C.光盘行动,杜绝浪费
D.焚烧秸秆,增肥环保
20、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的熔点高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釜底抽薪”——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2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一氧化氮
D.氮气
22、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A.MgCl2
B.FeCl3
C.ZnCl2
D.AlCl3
23、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Ⅲ中出现气泡,说明Ⅰ中反应已开始
B.装置Ⅱ的作用是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反应过程中,固体中铜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D.试管中固体减少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4、为测定石灰石与酸溶液反应产生的CO2的体积,某学生拟用如图实验装置,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
B.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大小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C.读数时量气管与水准管液面不相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量气管中液体为水,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2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测定溶液pH
2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
B.铁
C.高锰酸钾
D.氯化钠
27、下图是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部分粒子结构示意图。
(1)硫元素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2)原子结构示意图B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写出C粒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_。
(3)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从原子结构上看是因为________相同。
28、有下列变化:(请填序号)①冰融化成水②食物的腐烂③电灯发光④铁做成钢⑤铁制品生锈⑥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⑦糖溶于水⑧气球爆炸⑨火药爆炸。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29、防护服对于抗击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来说是自我保护最重要的防线。防护服及其示意图如图所示,A~E是初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五种物质,相互接触的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反应,A俗称纯碱,C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E能与碳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A物质的用途为___________。
(3)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B、D之间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
30、用“>”、“<”“=”或“≧”填空。
(1)纯净物所含物质的种类 混合物所含物质的种类。
(2)分解反应的生成物 两种。
(3)盛完全相同氯酸钾固体的A、B、C三支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B中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后加热,则产生O2的速率A C,产生O2质量B C。
3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氯离子_____。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
32、某科研机构研发出甲烷(CH4)催化转化成化工产品乙酸(CH3COOH),反应历程如图:
(1)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2)对该反应的历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
A 催化剂将不断减少 B 原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C 分子发生了变化 D 乙酸属氧化物
33、(1)央视节目《加油!向未来》将科学与人文融合,深受欢迎。
①饮水机中常用___________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
②面粉、植物油和蔗糖分别加入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
③消防员用水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
(2)①如图,A烧杯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这说明微粒不断运动。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③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氨水中含有氢氧根离子______(填离子符号)。
34、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___。
(2)水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
(4)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5、金属铁是由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构成的。(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36、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①3CO2:_________;
②2Mn:________;
③n个氯分子:________;
④2mol H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⑤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
⑥NH4NO3中下划线所表示的原子团的名称是_________,该原子团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3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图中①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要伸到液面以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4)F装置有多种用途。若用F收集O2,证明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8、不同实验对反应速率有不同要求。某同学探究CO2制取实验,请按要求答题。
限选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①反应物的浓度 ②反应物的状态
限选试剂:A.稀盐酸 B.浓盐酸 C.块状石灰石 D.碳酸钠溶液 E.粉末状石灰石
用上述字母或数字填写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温馨提示:碳酸钠与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相似]。
实验名称 | 控制速率的方法 | 所选用的最佳试剂 |
灭火器反应原理 | ① | _____和D |
CO2的实验室制法 | _____ | A和C |
写出灭火器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9、勇往直前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他们用塑料矿泉水瓶收集了若干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准备了一些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小花进行如下实验
【探究实验】
实验1: 塑料瓶变瘪 实验2: 小花变红 实验3: 红色小花变____色
(1)请你预测实验3 的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
(2)小冰同学观察到实验1中塑料瓶变瘪的现象,分析原因是瓶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从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请你评价他的结论:____________。
(3)小城同学认为即使做了实验2,还是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她的理由是:没有验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否能使石蕊变红。
[实验结论]
(4) 同学们补充实验后,通过现象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使石蕊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达到了本次实验的目的。
(5) 实验3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要证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发生了,可以借助类似石蕊这样的物质,来证明有新物质产生,从而证明反应发生了。
40、“环境就是民生。”煤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某市正逐步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作燃料。
(1)把煤做成蜂窝状的目的是什么?
(2)写出一种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后空气中明显减少的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