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B. 你放心,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这件事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C.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D. 这个制假窝点被勒令停业后一直蠢蠢欲动,打算风声一过就东山再起。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年冬天,他祖母死了,父亲又出了车祸,真是祸不单行。
B.贪图享乐的思想如果潜滋暗长,那就不得了,工作会被安逸的生活所累。
C.他是当地有名的抗癌专家,每天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
D.看着眼前的一张张笑脸和一份份获奖证书,她喜极而泣,不禁触目伤怀。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娴熟 眼花燎乱 惨绝人寰 神秘莫测
B.颂发 殚精竭虑 重岩叠障 黯然失色
C.劳碌 抑扬顿挫 油光可鉴 屏息连声
D.凄然 一丝不苟 深恶痛疾 鹤立鸡群
4、下列词语加点字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潺潺chán 糜子mí 晦暗huì 斡旋wò
B. 行辈háng 眼眶kuāng 冗杂rǒng 锵然qiāng
C. 凫水fú 羁绊jī 静穆mù 白羊肚dù
D. 蓦然mò 欺侮wǔ 归省xǐng 骠勇piào
5、阅读《赤壁》,回答各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2】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6、厚积薄发,准确默写
(1)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
(2)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仍怜故乡水, 。(李白《渡荆门送别》)
(4)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
(5)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6)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7)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 ,云外一声鸡。(梅尧臣《鲁山山行》)
(9)郦道元写夏天三峡水势之急时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表现三峡的奔放之美。陶弘景则用“ ”赞美秀丽山川真如人间仙境。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看到有许多人都已饿得半死,我知道那个人的米仓里有一万担大米,可是他却一点也不肯帮穷人的忙。我生气起来,便带领农民攻打他的家,他们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我事后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我只知道,他应该把米卖给穷人,要是不卖,我们把米拿走是应该的。
(《红星照耀中国》)
选文中的“我”是谁?经过这一事件后,“我”的人生发生了什么样的大转折?请简要概括。
8、雪地里的迎春花
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殊不知,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啪”一声,别在了头上。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
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男人。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他便是我的父亲。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似乎是急着上厕所。
母亲没有叫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然后她随便指了一个在旁的男人,拉着我,飞也似的离开了。我气喘吁吁地抬头,看到母亲那簌簌滴落的眼泪打湿了那条新买的羊毛围巾。
父亲出事的那天,母亲正在门前扫雪。一个神色匆忙的男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说:“不好啦,不好啦,虎子他爹出事儿了!”
父亲是在搬运家具时出事的。楼梯上有水结了冰,父亲一时没有站稳,摔了下来。那张一百多斤重的八仙桌,便毫不留情地砸向了他的身体。
父亲最终没能救活。抬棺那天,母亲盘起了头发。将那朵柔黄的迎春花缓缓插入了发际。我没有哭,母亲也没有。
亲朋散去之后,我和母亲默默地收拾家里的残局。洗碗时,她捋着蓬乱的头发惊呼:“我的发卡呢?我的发卡呢? ”
当夜,母亲硬拉着我,在漫天的雪花中,寻找父亲送她的那一枚黄色发卡。我从来没有见她如此疯狂过。
大雪呼啸着席卷了山野。漆黑的夜,路上,我和母亲趴跪在冰凉刺骨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顺着掩埋父亲的方向找寻而去。
母亲的发卡真丢了。父亲下葬时,她不曾哭泣,如今却在惨白的雪夜里,为一枚没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
【1】文中写了母亲的三次流泪,请概括母亲第二、第三次流泪的原因。
第一次:父亲离家,母亲因不舍而流泪。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按要求赏析语句。
(1)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为什么说“发卡”是“温热”的?)
【4】说说文章以“雪地里的迎春花”为题有何妙处。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昨天,我们的党在红船上成立;昨天,我们建立了一个新中国;昨天,我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昨天,四万多医护工作者以生命赴使命,逆行驰援武汉;昨天,脱贫攻坚如期实现,82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亿人摆脱贫困。今天,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迎来建党100周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天呢?将还有很多的困境,但我们的远景目标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回首昨天,你得到了什么?立足今天,你思考了什么?面对明天,你将何为?学校准备举行演讲活动,庆贺建党100周年。请你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