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泄(xiè)气 坚(jiān)决 歼(jiān)灭 锐不可当(dǎng) 突如奇(qí)来
B.要塞(sài) 遁(dùn)形 仲(zhòng)裁 眼花潦(liáo)乱 卓(zhuō)有成效
C.凌(líng)空 承载(zài) 循(xún)声 惨绝(jué)人寰 屏(bǐng)息敛声
D.着(zháo)陆 彰(zhāng)显 娴(xián)熟 一以贯(guàn)之 苍(cāng)海桑田
2、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
②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③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在前,恰似巨汉挡住去路。
④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修长如梭。
A. ④②①③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③①
3、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四章,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B.《说文解字》是仓颉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C.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A. 亦不详其姓字 B. 其真不知马也
C. 亲旧知其如此 D. 食之不能尽其材
5、阅读《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写出男子无意中看到采摘荇菜的女子,产生了爱慕之情,从而产生追求的想法。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写出男子求之不得,夜不能寐,有所失望的心情。
C.“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写出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幻想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表达他寤寐求之的愿望。
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深化意境,渲染气氛,突出男子对心上人的热烈追求。
【2】《关雎》是《诗经》首篇,短小的诗篇典雅美好。请你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描写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3】《诗经》经常使用兴的手法。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请你阅读《关雎》,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如何运用兴这种手法的。
6、名句默写。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
(3)《赤壁》中表达作者辩证地看问题,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的图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延安,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延安的红色土地,见证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现如今,延安正利用独特的文旅资源,阔步走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大路上。请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红军正在保安盖起几所新建筑。但当我在那里的时候,住处是非常原始的。 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
我曾几次同旗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我记得有一次在抗日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_A_和林彪来一次合唱。
我记得有一两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湿润的。
(注)保安,今延安市志丹县,为纪念陕北红军领导人刘志丹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
(1)选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曾译名《__》,美国记者 __ 在这里见到了文中人物A___。
(2)本书作者曾评价说:“A在我印象中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其“深邃感情”的体现。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的面条
贺永霞
最近身体一直处于病痛疲倦状态,孤独无奈一一袭来,这是母亲离开后的十年里我感觉最委屈的一次
儿时,总有些日子盼着自己“病”一次,躺在滚烫的土炕上,看着阳光从木格子的小窗户上一点一点地爬上来,暖得我舒服极了。我的期盼倒不是因为这温暖的感觉,而是“病号饭”——一碗热气腾腾、撒着葱花、卧着荷包蛋的面条。当面条端进来的时候,那油珠珠诱人的光亮一闪一闪的,雪白的面条衬着热气氤氳,映着母亲微笑的面庞,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其实,早在母亲生火做饭的时候,我已在脑袋里憧憬了无数遍此刻的情景,心里爬满了馋虫,就差流出涎水了,恨不得时间眨眼就过去,时时刻刻听着外间屋的动静,一旦母亲轻轻的喊声响起,我立马一骨碌坐起来……(甲)
母亲总是疼爱地看着我,一边叮嘱:慢点吃,小心烫着。而我却吃得顾不.上抬头回应母亲。一碗面下肚后,浑身是汗,什么头疼脑热统统没了影。此时,母亲总是会意地笑着说:“我老丫头的病才不用吃那些苦药丸子呢,一碗面条就管用。”(乙)直到十三岁那年,我真的病了,而且很严重,高烧烧得我说胡话,吓坏了的母亲守着我一天一夜,等我醒来听清楚的第一句话就是“老丫头,没事啊,妈知道你又想吃白面条了,是不是?以后妈天天给你擀面条,卧荷包蛋,谁也不给,都留着给我丫头吃。”那一刻,我仿佛突然长大了,原来母亲什么都知道啊!(丙)
我的大字不识几个的母亲啊,如今女儿每每想来都是贴心的暖和彻骨的疼。(丁)
后来,我远去三十多里地之外的地方读书,然后,越走越远,除了寒暑假,家已是我人生路上的客栈,似乎再没了装病的念头,倒是为自己小时候吃一顿白面条就装病感到脸红羞耻了。有的时候,放假刚到家,母亲会满脸期待地问我想吃面条不,我立刻感觉到母亲又要抖落我的“丑事”,即便我真的想吃,也总会没好气地回答,最讨厌吃那破玩意儿了。于是,母亲会自言自语道:不吃啊,那就不吃,啥时候想吃了我再擀。自以为是的我从不顾及母亲那一刻的表情和心情。
当真正地长大成人,尔后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耍赖任性的时候,我才懂得一颗慈爱温柔的母亲的心。所以,母亲在世时,每当接她老人家来家里小住的时候,我总是寻一个合适的理由和机会带着小女儿般的撒娇,要母亲给我擀面条,而且一定要吃到吃不下为止。有时老公会责怪我不知道疼爱母亲,可是他怎能明白我的心思呢?我喜欢看到母亲看我吃面条时候的幸福,而我只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母亲,女儿永远需要她。
今天细细想来,我有多少年没吃到母亲为我做的面条了!不仅仅是母亲离世的这十年。当许多往事变成回忆,这中间的滋味该有多少言不得的酸楚和伤怀?
胃疼了好久,恰恰这几天又感冒,浑身酸痛。上午,躺在洒满阳光的大床上,委屈得哭了很久很久,任泪水濡湿了大片的床单。母亲,女儿好想你,若你在世一定会为女儿做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外加一颗荷包蛋,你还一定会微笑着看着女儿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因为母亲的面条永远是治愈女儿感冒的灵丹妙药。
可是,今生今世我永远吃不到母亲的面条了。尽管现在有那么多食材更丰富的面条,可那都不是母亲的味道了,因为那里没有母亲的爱。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通读全文,概括作者在文中回忆的与面条相关的三件事。
【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那时,自以为聪明的我笑母亲真笨,咋这么好糊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一旦母亲轻轻的喊声响起,我立马一骨碌坐起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母亲总是会意地笑着说:“我老丫头的病才不用吃那些苦药丸子呢,一碗面条就管用。”(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文章以“母亲的面条”为题,有什么好处?(答出三点即可)
【5】在你的记忆中,“母亲的味道”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与大家分享。
9、歌德说:“书籍只有被理解时才算被发现。”初读,我们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它;重读,才能真正地发现它。读书是这样,对人、事、物,亦是如此。
请以“重读 这部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