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迪庆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星(chén)             青(tà)             不可当(rùi)             手起家(bái)

    B.秀(qí)             (chí)             油光可(jiàn)             三分(mù)

    C.游(guàng)       熟(xián)             一无二(dú)             不断(mián)

    D.建(shù)             (zhōng)       颜悦色(huò)             俯仰生姿(zī)

  •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大地的瓜分》,写了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宙斯对人类说:“把世界领去!”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之后,来了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宙斯问诗人:“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诗人说;“我在你身边,   。”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   ⑦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

      ④竟然忘记了凡尘   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

    A. ②④①④   B. ①②④③   C. ④②③①   D. ①③②④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殉职(xùn)旁骛( wù) 亵渎( zhì)      承蜩( tiáo)

    B. 强聒(qiánɡ)摒弃( bìng)迥异(jiǒnɡ)   胸襟( jīn)

    C. 芥蒂( dì)  嫉妒(jì)   翡翠(fěi)    骈进(pián)、

    D. 奇崛(jué)  热忱(chén)、  伫立(zhù)   牛蒡(bàng)

     

  •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②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③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④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⑤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⑥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⑦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A.①⑤③⑥⑦④②

    B.①③⑤⑥④⑦②

    C.④⑦①⑤③⑥②

    D.④①⑤③⑥⑦②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诗歌鉴赏

    采桑子

    欧阳修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注释)①欧阳修于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几次游玩西湖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这是其中之一。②佳景无时:景色无时不佳。③飞盖:奔驰的车辆。盖,车篷。④玉卮:玉制的酒器,这里指酒。⑤沧洲:水边陆地。

    1“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

    (2)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3)求之不得,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6)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他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A)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2)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

    “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选文中“A”处的人物是____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香暖葵花籽

    ①记得多年前,老屋的西院还是一片荒地,那年春天,父亲从邻居家移来好几株葵花苗,栽在了西院里,从此,荒凉的西院,有了勃勃生机。

    ②初秋,一颗颗黄灿灿的葵花变成了葵花盘,花盘中的葵花籽头顶花蕊,有秩序地排列在花盘里,温暖而紧密。

    ③我望着葵花籽,眼馋得很。父亲知道我的心思,便搬来一把高凳子站上去,挑一棵健壮的葵花,小心翼翼地从葵花盘里抠下一些葵花籽,递给我。我迫不及待拿一颗,用手拨开瓜子皮,里面是白白胖胖、水水嫩嫩的瓜子,我赶忙放进嘴里,脆脆的、淡淡的甘甜顿时满溢口中。

    ④深秋,葵花盘里的葵花籽一颗颗变得坚硬而饱满,胀起肚皮,想要冲出花盘。待到葵花成熟,父亲拿来砍刀把花盘砍下,分赠给邻居和亲友们,剩下的一些晾晒在东平房的屋顶上,作为我们一冬的零食。

    ⑤每天吃过晚饭,我们姐弟俩在一边写作业,父亲就坐在旁边,静静地为我们剥瓜子,等作业写完,碗里的瓜子已装满,父亲分给我们每人一小把,看我们满足地吃起来,他总是安静地笑着。

    ⑥冬天,屋里燃起了炉子,父亲坐在炉子旁,精心为我们烤制葵花籽。他把葵花籽仔细、均匀地摊放在炉子上的铁板上,铁板越烧越热,父亲不停地用火钩子来回翻动着葵花籽,以免它烤糊。他的眼睛盯着铁板,观察着葵花籽的烤制程度,眼神犀利而温柔。淡淡的炉火映照着他的脸,也映照出他新添的皱纹和早生的华发。

    ⑦偶尔会有调皮的葵花籽逃到铁板旁的缝隙里,父亲便放下火钩子,不顾铁板的温度,用手指“驱赶”它们一个个归位,等待着葵花籽的表皮变成微黄。

    ⑧“吃瓜子喽!”父亲的话音还没落下,我们姐弟俩早已冲到父亲面前。新烤熟的葵花籽有一种特有的香气,自然清纯,香进心田,暖进胃里。

    ⑨父亲总也不舍得吃一粒,只顾着看我们吃。有时候,在我们的强迫下,他会拿起很少的几颗,象征性地咂巴着嘴,仿佛咂巴着人生的味道。

    ⑩而今,又到了葵花籽成熟的季节,街头卖瓜子的小摊飘来阵阵葵花籽的香味,我的父亲,却已经远去了。我慢慢剥几颗葵花籽放进掌心,握在手里,如同握住那些平淡的岁月,握住父爱的温度,也握住那些柔软而馨香的时光。

    (节选自《中学时代》,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⑥——⑧段的主要内容。

    【2】请从修辞的角度为下面句子作批注。

    葵花盘里的葵花籽一颗颗变得坚硬而饱满,胀起肚皮,想要冲出花盘。

    【3】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有时候,在我们的强迫下,他会拿起很少的几颗,象征性地咂巴着嘴,仿佛咂巴着人生的味道。

    【5】选文题目“香暖葵花籽”有什么含义?

    【6】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题目:我也曾经_____过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