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B.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傅说/游说 砌墙/沏茶 蔓延/涂墁 秀颀/欣喜
B.倔强/勉强 喧嚣/渲染 锃亮/逞能 溃退/回馈
C.密匝/轧钢 奔丧/丧失 冠礼/衣冠 牌坊/磨坊
D.蚋虫/丛芮 遒劲/劲头 胡髭/鬈发 遏制/拜谒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诲暗 喧腾 消声匿迹 为富不仁
B.竹篙 沙烁 轻歌曼舞 不知所错
C.诀择 褪色 坦荡如砥 穿流不息
D.斡旋 雾霭 挑拨离间 人情世故
4、将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②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④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科学家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⑤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A.③②④①⑤
B.③②⑤①④
C.⑤③②①④
D.⑤①④③②
5、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诗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6、根据提示,填写相关语句。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道出封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本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昆虫记》,在在横线处填上相应的昆虫名。
(A)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 (A) |
(B)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好几个星期; | (B) |
(C)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 (C) |
8、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央在里边:给俄国人做偾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鸣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和______。
【3】品析选文第①段中加点词蕴含的意味和作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4】选文第③段中最后一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重读,我们往往会有新的发现。重读文学名著,也许能够常读常新;重读身边的他,也许会有全新感受;重读春夏秋冬、山川自然,也许产生别样体悟。
在重读中,我们收获,我们成长。
请以“重读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要求)①将题目填写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