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包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B.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游 墙/延/涂/

    B./勉 嚣/亮/退/回

    C./钢 奔/礼/衣/磨

    D.虫/丛/头 胡/制/拜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诲暗            喧腾             消声匿迹        为富不仁

    B.竹篙            沙烁             轻歌曼舞        不知所错

    C.诀择            褪色             坦荡如砥        穿流不息

    D.斡旋            雾霭             挑拨离间        人情世故

  • 4、将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②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④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科学家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⑤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A.③②④①⑤

    B.③②⑤①④

    C.⑤③②①④

    D.⑤①④③②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诗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填写相关语句。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道出封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本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结合《昆虫记》,在在横线处填上相应的昆虫名。

    (A)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A)

    (B)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好几个星期;

    (B)

    (C)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C)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央在里边:给俄国人做偾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鸣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

    3品析选文第①段中加点词蕴含的意味和作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4选文第③段中最后一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重读,我们往往会有新的发现。重读文学名著,也许能够常读常新;重读身边的他,也许会有全新感受;重读春夏秋冬、山川自然,也许产生别样体悟。

    在重读中,我们收获,我们成长。

    请以“重读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要求)①将题目填写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