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鲁迅——《野草》
B.《三峡》——郦道元——《水经注校证》
C.《与朱元思书》——吴均——《吴均集校注》
D.《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朱德选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污篾 告戒 不知所措 怒不可遏
B.枷琐 悬殊 慢不经心 名副其实
C.斡旋 浮燥 草长莺飞 厉厉在目
D.恬静 辐射 纷至沓来 轻歌曼舞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清丽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渴望为人所赏识干一番大事业的愿望。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却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度,他的代表作为巨著《战争与和平》以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胡适先生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他觉得母亲教给他怎样做人,而父亲带他出外读书。他深深地感谢父亲和母亲。
D.课文《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文章的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B.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C.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一句的主干是:他拣椅子。
D.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一句是陈述句。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安早春旅怀
【唐】白居易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芽坼①、雨洒轻黄柳条湿。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
【注释】①坼:裂开,意为草木发芽。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景象。
6、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 古诗文名句 |
美景 | “树树皆秋色,①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欣赏自然界的美景,既能愉悦身心,也能净化心灵,甚至能使 “②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
想象 | 《渔家傲》中,“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李清照用丰富的想象,描写了似梦似幻、充满浪漫色彩的梦中景象,读来令人称奇。 |
寄情 | 水和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随着语境的不同,诗人寄托在它们身上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⑤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水送行舟”的妙想,表达了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欧阳修《采桑子》第一首中的“⑦ __________,⑧___________”通过描写水面如镜,船动不觉的场景,抒发了面对西湖美景的惬意之情。 |
7、走近作品,补全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 |
书名 | (1)《_______》 |
梗概 | (2)这部作品处处体现着舐犊深情。父亲很关心儿子__(人名)的生活与成长,用书信与儿子主要交流了做人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平常的语言中蕴涵着深邃的道理和厚重的文化。 |
摘抄 | 摘抄1: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摘抄2: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摘抄3: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
感悟 | 以上摘抄给我的感受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母亲”是指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________的深厚感情。
【2】“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故乡亲人对________。
【3】“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的关系。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风景,处处都有,你是否因为学业而忽略了校园的花花草草?是否因为粗心而忽视了家庭的温情脉脉?是否因为匆匆脚步而来不及驻足欣赏街角的景色?同学们,开启记忆的大门写出藏在你成长路上的风景吧!
请以“原来, 的风景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