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行供给侧改革,必须对赋闲的人员进行转岗新技能培训。
B. 在校庆会议上,老校长神采奕奕,没有一点60多岁人的颓唐之气。
C. 看着眼前张张笑脸和一枚枚奖章,她不禁触目伤怀,喜极而悲。
D. 重阳节,走路蹒跚的爷爷,坚持户外活动1小时。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熹微 缄默 馈赠 孤陋寡闻
B.犀利 升腾 生疏 顾名思意
C.奥秘 真谛 门楣 龙吟凤哕
D.宽恕 禁锢 稽首 沧海桑田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栅栏/蹒跚 犀利 触目伤怀 冲耳不闻
B.蔓延/游逛 劳碌 厌厌欲睡 旁逸斜出
C.疆绳/僵硬 匿名 长途跋涉 惨绝人寰
D.瞻仰/赡养 篡改 慷慨激昂 自出心裁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溃退(kuì) 要塞(sài) 颁发(bān) 锐不可当(dàng)
B.凌空(líng) 翘首 (qiáo) 悄然(qiáo) 一丝不苟(gǒu)
C.镌刻(juān) 篡改(cuàn) 遁形(xún) 惨绝人寰(huán)
D.妄图(wàng) 杀戮 (lù) 飞漱(shù) 振聋发聩(kuì)
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水仙子 夜雨
元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①棋未收,叹新丰②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灯花:油灯余烬结成的花形;②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此处化用唐代名臣马周的故事,马周未登第时,曾旅宿新丰,受店主冷遇。
【1】此曲以“夜雨”为题,通篇却不见一个“雨”字,矛盾吗?为什么?
【2】全曲以“愁”字统领全文,请概述“愁”的丰富内容。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 ,欲上青天揽明月。
(2)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 此事古难全。
(4) 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刘禹锡不为个人沉沦而悲伤,仍然保持乐观精神的两句诗是 , 。
(5) 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 ,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6) 《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无畏气概的两句诗是 ,
。
7、名著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走在最后面的是保尔,他拄着锨,已经非常疲乏。等他过来,A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A。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1)以上语段选自___________(作者)创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段中A是:___________
(2)小说结尾写道“书的命运决定着保尔的命运。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他的日子就到头了。”有人认为结尾消极悲观,这有损英雄的高大形象。你的看法如何?请阐释理由。
8、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
刘诗瑶
①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活动,科研工作者在海洋中均检测出了微塑料。相比大型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辨別,更加隐蔽,不易清理,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
②海洋微塑料到底从何而来?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海洋微塑料由大型塑料碎化而来,另一部分来自流入大海的原料,如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等。事实上,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③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教授介绍,比较大的塑料被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误食,造成的往往是机械损伤;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
④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微塑料的数量不断增长。有些塑料经过几百年才会完全降解,原有积累下来的大型塑料还在经历着侵蚀、风化、迁移、破碎至微小的过程,新的塑料又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旧叠加,海洋微塑料的总量令人担忧。
⑤我国是塑料生产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在治理海洋微塑料污染方面,我国始终积极推进无害化处理的进程,努力从源头治理,减少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洁海滩的活动中。随着微塑料知识的普及,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列。
⑥可见,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例如,尽量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强对微塑料的拦截和降解处理等。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还要不断提高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水平,共同呵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A.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
B.具有一定化学毒性的微塑料过于细小,进入海洋生物体后,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C.有些塑料还没有完全降解,新的塑料又不断产生,导致海洋微塑料总量不断增长。
D.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洁海滩的活动中。
【2】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第①段由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科考发现,引出对海洋大型塑料来源的说明。
B.第③段中加点词“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⑤段说明作为塑料生产大国,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
D.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海洋微塑料污染与防治的相关知识。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9、请以“我当时不知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