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昆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回忆我的母亲》作者胡适,字玉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B. 《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C.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D.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 2、下列各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频有建树。

    B. 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栽的各国议会联盟。

    C.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颚收入。

    D.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除了舞蹈,王小玉歌唱的功夫才叫一绝唱到极高处陡然一落,声音犹如在山间萦绕越唱越低,越唱越细,渐渐销声匿迹。过了两三分钟,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随后,忽然扬起,像黑夜里放烟花,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无限声音一时迸发。正在缭乱之际,戛然而止,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这样的表演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A.萦绕

    B.销声匿迹

    C.戛然而止

    D.叹为观止

  • 4、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然(piān)   身(fén)       秩斯干(zhì)     词夺理(qiáng)

    B.雾(ǎi)       杂(chān)     日光下(chè)     销声迹(nì)

    C.猎(shòu)   礴(páng)     水尤清(liě)     来之食(jiē)

    D.欺(wǔ)     (chéng)   动人(mèi)     然而止(gā)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有何妙处?请简析。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请简析作者领悟到的“真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欧阳修《采桑子》)

    (3)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周渊明《饮酒》)

    (4)山水有情,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水之脉脉。山色如画,《野望》中“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呈现了美丽的秋色;水能寄思,《渡荆门送别》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故乡流水送李白出蜀,走向更广阔的人生天地。

    (5)亭台楼阁总关情,朱敦儒的(相见欢)中“金陵城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借登楼意象铺展痛切的质疑和无望的感叹;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亭台风物表现时光飞逝。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他们大多数人穿的军服都太肥大,袖子垂到膝部,上衣几乎拖到地面。他们说,他们每天洗手、洗脸三次,可是他们总是脏,经常留着鼻涕,他们常常用袖子揩,露着牙齿笑。虽然这样,但世界是他们的:他们吃得饱,每人有一条毯子,当头头的甚至有手枪,他们有领章,戴着大一号甚至大两号的帽子,帽檐软垂,但上面缀着红星。他们的来历往往弄不清楚:许多人记不清自己的父母是谁,许多人是逃出来的学徒,有些曾经做过奴婢,大多数是从人口多、生活困难的人家来的,他们全都是自己做主参加红军的。有时,有成群的少年逃去当红军。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上面两段选文出自《(1)_____》,作者是(2)____国作家埃德加•斯诺。选文中的他们被作者亲切地称为“(3)___”,这些少年可怜可爱可敬。作为同龄人,请结合作品谈谈他们对你产生的影响。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两个月来,一场罕见的野生亚洲象远距离迁徙活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十多头原本栖息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走出丛林,北上数百公里。人们在为象群的可爱形象和团结互助而感叹的同时,也纷纷赞赏中国在野象迁徙过程中对它们的保护。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材料二)

    短短40天,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环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在中国的数量约为300头,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境内。近年来,部分亚洲象群走出森林,尝到了农作物的甜头,霸占农田、进村进城的现象日益增多。相关部门提醒,亚洲象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如遇亚洲象,应及时避让、撤离,不要上前围观、驱赶、拍照。 

    (选自夹厂网,有删节)

    (材料三) 

    “监测显示,这群象基本是朝一个北偏东的方向行进,对大象的‘导航定位’机制还缺乏科学解释,因此一路往北走的原因尚未完全研究清处。”陈明勇推测,有可能是象群首领经验不足,出现迷路的状况。“也许它搞错路线,仍认为自己走的方向是对的。” 栖息地承载力下降也是重要原因。云南省亚洲象分布区的11个自然保护区中,10个属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类型。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森林郁闭度大幅度提高,亚洲象的可食植物反而减少,不少象群逐步活动到保护区外取食,频繁进入农田地和村寨,增加了与人类的接触。据统计,有三分之二的亚洲象已走出了保护区生活,增加了管理和保护的难度。此外,亚洲象种群扩大后习性发生转变。监测显示,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增长,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常年活动于村寨农田周围,并根据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成熟时节,往返于森林和农田,主要取食农户种植的水稻、玉米等作物,在食物匮乏时节,还会取食农户存储的食盐、玉米等,出现“伴人”活动觅食现象。“云南开展亚洲象保护与人象冲突防范工作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距离人象和谐共存还任重道远。”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向如武说。 

    (选自新华网,有改动)

    (材料四)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有个问题要说清楚,无论是我们的保护区也好,我们所说的亚洲象的栖息地也好,都是我们的主观意愿,为野生动物设定了这个区域,但这么大 型的动物,它认为哪个地方有食物,适合生存,就会找哪里作为它的栖息地,我们把人的意志强加于 亚洲象,也是不现实的。大象北迁是个趋势。1997年左右,就有一个5头象的家族迁到了普洱,那是第一次有群象进入普洱的地界,从此它们一直在那一带活动,后来西双版纳的象就逐渐北移,更多的象群进入普洱。但它们总在普洱和西双版纳两地之间往返,一直没走太远。所以,这次15头亚洲象走到了普洱市的景谷县,才引起我们的警觉,“这象群为什么走到了这么远?”郭贤明说,以前也有象走到这么远的地方,但那是独象。这次大象北迁,我觉得一种原因是种群自然的扩散,另一个是寻找新的栖息环境。一开始我们认为是食物问题,但现在感觉可能不仅仅是食物。现在它走去的这些区域,食物丰富度可能没我们这边 高。西双版纳的亚洲象,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70多头,缓慢增长到现在的300多头,当它的种群 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从野生动物的天性来说,就可能会逐渐向外扩散,寻找一些新的适合它生长 的环境。但是,种群扩散也不能完全说就是西双版纳容纳不下这么多象,没有这个依据,从动物的本能和 行为来说,种群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外扩散,这是一个自然扩散的过程。 除了食物,它的栖息地还要有水源,亚洲象是比较喜欢玩水的动物、矿物质也是必须的,就是盐分,动物和人一样,3天不吃盐就受不了。大象要吃硝糖,还要有隐蔽的场所。有了这些因素,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栖息地。

    (选自云南网,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中国在野象迁徙过程中对它们采取保护措施说明已经实现了人象和谐共处。

    B.象群的可爱形象在网上圈粉无数,所以可以前往象群附近拍摄视频或进行直播。

    C.人类为野生动物设定的自然保护区、栖息地,就是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

    D.象群的迁徙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具体说明了象群造成的损失巨大。

    B.从(材料三)可知,亚洲象随时可能取食农户存储的食盐、玉米等,出现“伴人”活动觅食现象。

    C.从(材料四)可知,对亚洲象而言,只要有硝糖,有隐敝的场所,就是一个极佳的栖息地。

    D.(材料四)中“现在它走去的这些区域,食物丰富度可能没我们这边高”中“可能”一词语去掉后不影响文意。

    【3】最近一两个月,“大象旅行团”登上热搜,虽然沿途制造了一些麻烦;却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这支队伍俨然成为了全民关注的旅行“大团”。云南野象群集体北迁的原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从上述材料来看,有哪些可能的原因﹖请尝试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在      下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不得抄袭;

    字数不低于600字;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