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五家渠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哪句语气和其他三项不同( )

    A.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B.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C. 别在那儿偷偷笑了!

    D. 要爱惜花草。

  •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崖(mù)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B.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qiāng)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

    C.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yǔn)石的撞击。

    D.我们的沼泽再次成为(mí)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

  • 3、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通讯、新闻特写都属于新闻体裁。我们所学的《一着惊海天》是一篇消息。

    B.《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每首律诗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常常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D.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达于汉阴”中“汉阴”指汉水南岸。

  •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B.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C.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D.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古代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一唱一和、相亲相爱的雎鸠鸟来起兴,引出女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点出了小伙子所恋的就是那位在河边采荇菜的有着美好姿态的姑娘。

    C.诗歌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如“窈窕”“参差”“辗转”,以增加诗歌音韵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D.这首诗写的是小伙子对心上人思念、追求的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痛苦。

    【2】说说这首诗画横线句子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______,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会有许多收获,我们会和苏轼一起吟诵“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的幸福团圆;我们会和王维一起享受“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的悠闲心境;我们会和文天祥一起感受“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 。”的爱国热情。

    (5)在《赤壁》中,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遣责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和关注点,都是选择性阅读的根据。临近期末,小文发现同桌小羽容易焦虑,尤其害怕考试。小文想从以下名著中推荐一封信给小羽以缓解焦虑,你觉得哪一封信合适?请说明理由。

    《傅雷家书》

    1954年6月24日的信:一切事情都要做得妥帖

    1954年10月2日的信:我们只求心理平衡

    1955年5月16日的信:越是心平气和,越有成绩

    1955年12月11日的信:爸爸不帮助孩子,谁帮助孩子

    1964年3月1日的信: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是不自觉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目录

    一、谈读书

    二、谈动

    三、谈静

    五、谈十字街头

    九、谈情与理

    【示例】推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谈动”这封信。理由:朱光潜列举了自己和陶侃利用“动”解忧愁的故事,阐述了从“动”中我们可以寻出无限快感的观点。由此告诉小文可以通过运动的形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朗读与呐喊

    莫 言

    ①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②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③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

    ④“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

    ⑤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

    ⑥“……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⑦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了!”

    ⑧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第三名。如果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很可能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应求。

    ⑨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我是其中一个追随者。

    ⑩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言。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讲哲学,政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

    (11)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就一遍遍地读。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呐喊。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进来劝我: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

    (12)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我也颇为得意。

    (13)去年秋天,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叶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是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但其实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词,感觉无比畅快。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

    (有删改)

    1本文围绕“朗读与呐喊”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

    3文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做简洁分析。

    4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5作者在文末说:“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听爸爸妈妈讲,他们的周末是丰富的,可以去大自然采风享受快乐;听叔叔阿姨讲,他们的周末是美妙的,可以自己动手实践制作玩具;听出国读书的朋友讲,他们的周末是愉悦的,可以背起背包去旅行、去探险……我多想像他们那样……

    请以“我多想有这样一个周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和文章体裁(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书写规范、美观,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