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钦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惨绝人寰       杳无消息       如梦初醒

    B.鹤立鸡群       白手起家       锐不可挡

    C.妙手偶得       俯仰身姿       巧妙绝伦

    D.和颜月色       春寒料峭       触目伤怀

  • 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chè) (qiǎo)然   (zhàn)放   (xià)隙

    B. (jī)形   (yǒu)黑 琐(xuè) (bào)晒

    C. (qiáo)首   (bīn)临 鸡(zòng)   遒(jìn)

    D. (huì) 记(zǎi) (xuān)榭   腾(yuè)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推(sǎng)   旋(wò)     日(lì)     怒不可(è)

    B.蜒(wān)     (jìn)   杂(rǒng) 行就木(jiāng)

    C.角(léng) 回(yū)       (mèi)   离析(bēng)

    D.涡(xuàn) 褓(qiǎng) 势(qū)   神迷(xuàn)

  • 4、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月(xī )        气(xiè)        亮(zèn)       眼花乱(liáo)

    B.杀(lù)          黑(yǒu)     (què)       锐不可(dāng)

    C.热(zào)       ##dot## 息(zhì)     责(jié)     藏污纳(hòu)

    D.首(qiáo)       刻(juān)       (gù)        振聋发(kuì)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2三、四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松枝一何劲 !《赠从弟》(其二)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

    《五柳先生传》中赞语的   是画龙点睛之笔。

    《马说》中点明全文的主旨句子是: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经过辛苦劳作造出的家,无论是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春天,还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严冬,都让蟋蟀无比依赖,不想迁移到任何其他地方去。虽然蟋蟀屋子内部并不奢华,隧道底部就是卧室,但这里很宽敞,也不潮湿。这样一个居住之所,是为安全舒适而建的,是蟋蟀的别墅。其他动物,或许正过着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正卧在露天里,或许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它们正为没有一个稳固的住所而烦恼呢。

    ……

    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洞穴,因为这些洞不合适,没有安全保障。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处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因此,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

    除去人类,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蟋蟀更加精湛,它是自然界杰出的建筑大师。

    (《昆虫记》节选)

    【乙】

    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

    《辞海》

    【1】甲乙两段文字分别选自《昆虫记》和《辞海》,请说说其语言上有何区别?甲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昆虫记》中还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2个出来。

    【3】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你会怎么说?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二月兰》,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我们北方的农村,乡下田间的野菜有许多种,与荠菜差不多一起发芽、开花的要数二月兰了。只是人们热衷于荠菜的香气和美名,很少有人注意到二月兰,更不知道这种开着淡蓝色小花的植物,其实也是一道不错的野菜呢!一冬的严寒季节,居住在北方的人们一般以大白菜为主菜,很少吃到新鲜蔬菜,早春的荠菜就显得那么诱人。于是,田野间到处可以看到许多挖荠菜的人。记得小时候,在这样的时刻,我为着贪玩和嘴馋,总是缠着母亲到田间挖荠菜。母亲只是不着急,拉着我的小手说:“妈妈带你去挖比荠菜更好吃的二月兰。”

    ③二月兰又叫菜子花、紫金草、诸葛菜,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因农历二月前后开蓝紫色小花,故称二月兰。它对土壤光照等条件要求较低,耐寒旱,生命力顽强。传说诸葛亮出征时,见一种菜,称为“蔓菁”,从老农口中得知此菜浑身是宝,叶子和茎都能吃,吃不完还可以制成腌菜。于是诸葛亮命令士兵广种“蔓菁”。后来世人为纪念诸葛亮,把这种菜称为“诸葛菜”。

    ④现在想来,可能母亲是小学老师的缘故,或许她比别人观察的更仔细一些,二月兰,这些开在山坡低处、树林中的小草,几乎从没有被村里其他人发现过。等我上大学后才知道,二月兰是草本宿根多年生植物,多生长在偏僻的沟渠、树林、山坡处,不用心去寻,是很难发现的,怪不得母亲每次带我挖二月兰总是要跑很远的路。

    ⑤母亲带我去的是离家有五里路的一个叫着西洼的一大块地,那地一旁就是一大片杨树林和槐树林。这时节的二月兰,茎已有十多厘米高了,在茎的最顶部,看以看到小小的淡蓝色的花蕾,微微呈现出一点紫色。母亲说,这是二月兰最鲜嫩的时候,在这之前,虽然有刚刚冒出小小的细芽,如果掐掉吃,就太可惜了。如果再过三五天,花蕾变成紫色,虽然也可以吃,但没有现在那么鲜嫩可口了。如果等二月兰开过花,这东西就不能清炒了,只有用沸水焯过包大包子吃。

    ⑥我感觉挖二月兰比挖荠菜容易多了。只要找对了地方,每年都可以到这个地方来。那个叫西洼的一片地,是我和母亲的小秘密,没有人知道这里生长着二月兰,即便知道了,邻居们也不喜欢吃它。每年的早春,在西洼,总能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二月兰,我和母亲蹲下不动窝,专门挑肥大的掐掉,不一大会功夫,就掐满我们的篮子。

    ⑦回到家后,母亲先择一遍夹在二月兰上的草、树叶或者松针,再把茎底部老的地方掐掉一些,用清水洗过,开始炒了。

    ⑧母亲炒二月兰的做法实在是在简单不过,先切点姜末和蒜末放着,等锅里的油温热了,急火快炒,噼里啪啦,上下翻炒及铲子,即可出锅了。看着那碧绿碧绿的颜色,吃到嘴里先是微微的一点苦,然后是一阵那浓郁的香味而出,那味道是任何野菜也无法比拟的,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野蔬!

    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笑呵呵地围过来,拿着筷子要尝鲜,不解地说:“你们这是在哪里挖这么多这玩意啊,咱村里我没看到别人家有挖这个的啊?”

    ⑩母亲忙着盛菜,头也不抬,说:“尽管吃吧,就不告诉你!”

    ⑪母亲退休后,跟我住在县城的家里,每年的早春时节,最忘不掉的就是二月兰。县城附近的周边

    田地里都没有,母亲都要我回老家挖一些回来。今年春节我回家祭祖,才知道那一大片西洼地已经被一家大型的煤化工企业整个征用了,那块曾经有着一大片杨树林、槐树林,曾经在早春的寒风中开着淡蓝色的二月兰到哪里再去寻觅!

    ⑫知道母亲最爱二月兰,我没有把这一消息告诉她。

    1文章题目是《二月兰》,开头却从荠菜写起,原因是什么?

    2第④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文章结尾说“我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其原因是什么?

    4文章有不少文字是写母亲的,请你根据这些文字概括母亲的性格。

    5本文发表时,有编者曾将题目改名为《消失的西洼地》,你认为这两个题目哪个更好?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某网站百科需要编辑一个介绍《愚公移山》的词条,请您帮忙写一写,要求字数在150字以内。提示:介绍一部作品,一般涉及作品出处、作者、主要内容及中心主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