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仲裁 业己 颁发 振聋发聩
B.冻僵 燥热 匿名 筋疲力尽
C.畸形 劳碌 宽怒 器宇轩昂
D.吹嘘 鬟发 由衷 正襟危座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启窗而观 乃记之而去
D.以其境过清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二章》中的《富贵不能淫》选自《滕公文下》。
B.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消息。
C.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字子长,东汉历史学家。全书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130篇。
D.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B.“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个句子存在语序不当的毛病。
C.消息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这五部分在消息中都必不可少。
D.《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______”和“______”,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之情。
【2】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6、篇段积累—— 默写《过伶仃洋》中的颔联和颈联
7、名著阅读。
作品名称 | 情节 |
《 ① 》 |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 ② 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被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
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
(1)①处应填入的名著名称是《_______》,②应填入的动物名称是______。
(2)③文段中,保尔产生了自杀念头的原因是什么?
8、和陌生人说话
刘心武
①父亲总是嘱咐子女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条嘱咐在他常常重复的诸多训诫里一直高居首位。母亲对父亲给予子女们的嘱咐总是随声附和,但却并不能率先履行。恰恰相反,她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在火车上,最喜欢跟陌生人说话。
②有回我和父母亲同乘火车回四川老家探亲,一路上,同一个卧铺间里的一位陌生妇女问了母亲一个问题,母亲就热情地答复起来,结果引出了更多的询问,她也就更热情地絮絮作答。我听着母亲把自己有几个子女、各自是什么情况一一说给人家听,急得直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浑然不觉,乐呵呵地一路跟人家聊下去:她也回问那妇女,那妇女跟她一个脾性,也絮絮作答,两人说到共鸣处,你叹息我摇头,或我抿嘴笑你拍膝盖。
③母亲的嘴不设防。后来我细想过,也许是像我们这种家庭,上不去够天,下未堕进坑里,无饥寒之虞,亦无暴发之欲,母亲觉得自家无碍于人,而人亦不至于要特意碍我,所以心态十分松弛。
④有年冬天,我和母亲从北京坐火车硬座去往张家口。那时我已经工作,已经成熟很多了。有两个年轻人坐到我们对面,面相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里露出些灰色的絮丝。母亲竟去跟对面的那个小伙子攀谈,问他手上的冻疮怎么也不想办法去治治。那小伙子冷冷地说:“没钱买药。”说着他还跟旁边的另一个小伙子对了对眼。我觉得不妙,忙用脚尖碰母亲的鞋帮。母亲照例不理会我的提醒,从随身的提包里摸出一盒如意膏。她用手指剜出一些,要给那小伙子手上有冻疮的地方抹药膏,那小伙子先是要把手缩回去,但母亲的慈祥与固执,使他乖乖地承受了那药膏,一只手被抹完了,又抹了另一只。另外那个青年后来也被母亲劝说得抹了药。母亲一边给他们抹药,一边絮絮地跟他们说话,大意是这如意膏如今药厂不再生产了,这是家里最后一盆了,这药不但能外敷,若是感冒了实在找不到药吃,挑一点用开水冲了喝,也能顶事……末了,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给了对面的小伙子,并嘱咐他要天天抹。她还想跟那两个小伙子聊些别的,那两人却不领情,含混地道了谢,似乎是去上厕所,便一去不返了。
⑤火车到了张家口站,下车时,站台上有些骚动,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劫犯往站外走去。我认出里面有原来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两个小伙子。又听有人议论说,他们这个团伙原是要在三号车厢动手,什么都计划好了的,不知为什么后来跑到七号车厢去了,结果事情败露,人也被抓了……我和母亲乘坐的恰是三号车厢。
⑥母亲84岁谢世,算得上是高寿了。不仅是父亲,许多有社会经验的人谆谆告诫——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这实在是一条真理,因不慎与陌生人主动说了话或被陌生人引逗得有所交谈,从而引发麻烦、纠缠、纠纷、骚扰乃至闹剧、怪剧、悲剧、惨剧的实际例证太多了。但母亲84年的人生经历里,竞没有出现过一例因与陌生人说话而招致的损失,这是命运对她的厚爱﹖还是证明着即使是凶恶的陌生人,遇到我母亲那样的说话者,其人性中萤火般的善也会被点亮?
(选自《文摘报》2021年4月17日第7版,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
【2】作者详写母亲为小伙子抹药膏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3】文章第④段写道:“我觉得不妙,忙用脚尖碰母亲的鞋帮。”请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写出“我”想要和母亲说的话。
【4】你从文章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2013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材料二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 800万吨,价值2000亿元,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时下,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一些普通公众、餐饮业者、公益组织参与其中。 拒绝“剩宴”,提倡“光盘”成为更多人的共识。随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细流必能汇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
请你根据材料的内容,以“东方红中学”的名义向全校师生写一份倡议书,倡导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
要求:(1) 统一以“东方红中学”为倡议单位,不得泄露考生个人及学校相关信息;(2) 字数不少于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