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黔南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犹如一幅长江山水画。

    B.颔联两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态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写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

  • 2、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散文《海燕》,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B. 《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和《窗》四篇小说都运用对比手法,《范进中举》和《变色龙》侧重于人物的语言,《窗》主要通过心理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C.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从科学角度说明了沙漠里千百年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统筹方法》的写作目的是告诉我们如何安排烧水泡茶的工序能省时。

    D. 《河中石兽》,纪昀,明代,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文言志怪短篇小说集)。结尾议论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深入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认清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是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去野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在句末加上的通知

    B.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才能伴你一辈子,因为好体魄是成功的前提。(把改为

    C.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把去掉

    D.西南旱灾警示我们: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把能否去掉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刻(juān)        (sài)          维(qiān)       痛疾 (wù)

    B.然(qiǎo)          黑 (yòu)     亮(zèng)          摩肩接##dot## (zhǒng)

    C.唐(tuí)        ##dot## (huì)            (zǎi)        春寒料(qiào)

    D.临(pín)        (guō)          (bàng)       不折不(náo)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早发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注】珪(guī):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争渡,争渡,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⑦山水花鸟常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心意的象征。国都沦陷时,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借花鸟抒发悲痛之情。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思维导图是发散思维的工具,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建立知识的框架以及提高自学能力,请在下列思维导图空白地方填上答案。

    A:(人物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人名)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我是吴宓教授》,回答各题。

    我是吴宓教授

    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很快,讲义抄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写着参考书、著者、出版社、出版年代等。 学生上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而且开讲时,对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钱穆经常看见他埋头备课,抄写小纸条。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曦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当他任教东南大学时,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梁实秋曾旁听他的课,回校后半是羡慕半是嫉妒地抱怨:内容丰富,井井有条,学校未能罗致,宁非憾事哉。

    ⑤他像一座钟。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一次,有个青年教师不小心把上课用的教科书丢了,吴宓要求他上课前必须找到。当晚,宿舍熄灯睡觉,吴先生前来敲门,高声问:教科书找到没有?这名不耐烦的教师只好骗他:找到了,吴先生,请放心吧。这才过关。

    ⑥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上课像划船的奴隶那样卖劲。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锺书、曹禺、吕叔湘、李赋宁……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⑦比起课堂上的严谨,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排成一字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⑧类似的故事口耳相传,让古板的吴教授在后人的记忆里鲜活起来。不久前,在他曾任教的清华大学的BBS上,一个女学生略带羡慕地提到,当年在清华课堂上,看见有女生站着听课,吴先生总是会跑出去替她们找来凳子坐。又有人追忆起吴先生点名,点到金丽珠这个名字时,他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名字多美。全班大笑。

    ⑨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⑩学生李廷先最难以忘怀的,是与老师月下湖畔、吟咏啸傲的往事。而钱锺书也把老师课堂上的风采学了几分。正如学者江弱水所言,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怎么来描画吴宓其实都不到位。从东南大学,到西南师院,数也数不清的讲堂上,作为老师的吴宓划过了动荡不已的时代,也划过了他的一生。

    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后来,吴宓因身体原因回到陕西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英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我是吴宓教授。

    (选文有删改)

    【注释】 ①彼时正值文革期间,吴宓成为了大罪人,受尽苦难。病重有残疾,只得回家养病。

    【1】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嫉妒”的正确读音是( ),在文中的具体含义_____________

    【2】本文记叙的是吴宓教授的事迹,却在第⑥段写他大名鼎鼎的学生钱锺书、曹禺、吕叔湘、李赋宁,这运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吴宓教授的特点

    具体表现

    (1)

    讲课时不看资料,所有内容脱口而出

    勤奋

    (2)

    (3)

    批改学生作业,字迹工整

    关爱学生

    (4)

    【4】请你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那一步,可能是决定,可能是行为……迈出那一步,也许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也许是不断实践的必然……

    请以“我终于迈出了那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