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样,右边也怎么样。
③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④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⑤这是为什么?
A.③⑤①④② B.②④③⑤① C.④②③⑤① D.②①③⑤④
2、对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A.夸张 比喻 反复 B.比喻 拟人 反复
C.夸张 排比 拟人 D.比喻 拟人 排比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苍劲(jìn) 霸凌(líng) 穿流不息 悄怆幽邃(qiǎo)
B.帷幕(wéi) 佁然(yí) 名符其实 耳儒目染(rú)
C.岐途(qí) 瞭望(liào) 漫不经心 拾级而上(shè)
D.驰骋(chěng) 脖颈(gěng) 口干舌燥 怒不可遏(è)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的导语是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消息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
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C.《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有“山中宰相”的称号。
D.《愚公移山》一文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5、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分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如何描写诗人形象的。
6、默写
(1)淮南秋雨夜,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____________》)
(3)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_________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5)___________________,泥香带落花。
(6)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揭示戍守边疆的将士们想回家乡又因没有建功立业不能回的矛盾的心情。
7、读名著能够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内心,提升人的气质。同学们,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后,你一定有很多收获,请完成以下活动。
【活动一】请根据下面的描述,猜测人物。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请问文段中“他”的名字是_________
【活动二】有同学发现“红”字是书中反复出现的字眼,“红星”,“红军”、“红小鬼”……同学们对书中的“红”字的内涵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 请根据书中的具体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将其补充完整。
甲:我认为,“红”不再是颜色。
乙:我理解为一种积极和乐观的精神,你看书中“红小鬼” ________。
【活动三】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我在自己的一生里也曾经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蜉蝣的启示
蜉蝣在水面上跳跃着,泛起细小的波纹。蜉蝣,俗名叫“一夜老”,意思是一夜之间它产过卵就死掉了,即朝生暮死。我不由对这像小蝴蝶似的蜉蝣,心生惋惜。
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了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厚厚的一层。
人生如蜉蝣,繁华似春梦。蜉蝣的一生与人很像,在无边的宇宙中,人也不过像蜉蝣一样微小到不值一提,人的一生一般有几十年,相比能活几千年的古树,和存在几十亿年的星体而言,我们的生命仿佛昙花一现,短暂到可以忽略不计。
蜉蝣虽然只有一天的生命,但仍能完成蜕变、飞舞、交配、产卵,然后满怀眷恋地离开尘世。我不由对这个小小的生命产生敬佩之情。常听人说某某年纪轻轻就自杀了,在挫折与感情面前轻言放弃,真是连蜉蝣都不如,生命只有一次,要记住,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不管是为谁活着,都要活出生命的意义。累了,困了,伤了,就找个安静地方休息,然后调整自己重新起航。
我懂了,蜉蝣,人生。
【1】结尾说“我懂了,蜉蝣,人生”,请你简要概括“我”懂了什么。
【2】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就“苦短人生”展开了讨论。
小宇说:“蜉蝣朝生暮死,这渺小的生灵对生死淡然。我们对待人生何尝不能这样呢?”
小雯说:“生命苦短让我忧郁满怀,我的人生归宿又在哪里?”
小美说:“人生苦短,当学会像蜉蝣一样对生命坦然,学会放下,学会释然。
请围绕“蜉蝣与人生”这个话题写一段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的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②不少于100字。
9、按要求作文。
汪曾祺在雨中“看见”了生活的美好,朱自清在背影里“看见”了父爱的深沉,茅盾在白杨树上“看见”了抗日军民的坚贞不屈……
请以《看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得抄袭;(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