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时,应该使用的灭火器是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水基型灭火器
D.二氧化碳灭火器
4、劳动创造幸福。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相关解释 |
A | 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 |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
B | 在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大于空气 |
C | 在阳光下晾晒湿衣服 | 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D |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A.A
B.B
C.C
D.D
5、“天宫课堂”第四课于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在航天员演示的实验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产生球形火焰
B.乒乓球拍击打“水球”
C.大小钢球发生碰撞
D.陀螺旋转带动宇航员旋转
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N2 | O2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B | CO2 | CO | 通入足量氧气后点燃 |
C | CaO | CaCO3 | 高温煅烧 |
D | FeCl2 | CuCl2 | 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
B.B
C.C
D.D
7、现有下列反应:①2KMnO4K2MnO4+MnO2+O2↑;②2KClO3
2KCl+3O2↑;③2NH4NO3
4H2O+2N2↑+O2↑。其中适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8、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焦炭用作炼铁
B.干冰作制冷剂
C.金刚石裁玻璃
D.石墨制作电极
9、2023年11月15日,德州市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目的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要素保障。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B.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C.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D.合理利用地热资源
10、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丙为气体单质,其余三种均为化合物,甲、乙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存物已略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丁可以为CO或CO2
B.甲的化学式为H2O
C.上述涉及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D.一定条件下,乙和丙可以互相转化
11、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反应中仅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12、下列实验方案与结论相对应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方案 |
|
|
| |
结论 | 白烟具有可燃性 | 瓶中充满氧气 | 只有二氧化锰存在时,过氧化氢才会分解产生氧气 | 水的状态变化是化学变化 |
A.A
B.B
C.C
D.D
13、丙酸钠(化学式为)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可用于食物保鲜。下列有关它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属于氧化物
C.含有1个氧分子
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4、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10月8日闭幕。全国各地都弥漫着浓厚的亚运氛围。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亚运理念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B.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C.大量使用添加剂,延长食物保质期
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15、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2013年3月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病毒,目前尚未有疫苗推出。我们应做好预防,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下列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是
A.牛肉、鸡蛋
B.白菜、苹果
C.米饭、面包
D.豆浆、油条
16、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3 | 60 | 5 | 0 |
反应后质量(g) | 23 | 20 | x | 25 |
A.x= 20
B.该反应中甲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还有三种物质
D.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40:15
17、防晒霜中二苯酮是一种接触性过敏原。下列属于二苯酮化学性质的是
A.无毒性,但使用过量对人体健康有害
B.熔点48.1℃:沸点305.9℃
C.浅黄色晶体,不溶于水
D.密度为
18、我国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有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如下描述:“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洧水”即为石油。对上述记载分析正确的是
A.“洧水”是一种化合物
B.“洧水”主要含有C、H元素
C.“洧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
D.烟是“洧水”完全燃烧的产物
19、多巴胺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被称为“快乐因子”的多巴胺(化学式:C8H11NO2)。下列关于多巴胺的说法正确的
A.从物质分类角度多巴胺属于氧化物
B.多巴胺由8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C.多巴胺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多巴胺是由多巴胺分子构成
20、“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 “一滴香”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营养价值不高,长期过量食用将危害人体健康,其成分之一为乙基麦芽酚(化学式为C7H8O3)。下列关于乙基麦芽酚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1个臭氧分子
B.乙基麦芽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0
C.该物质为氧化物
D.C、H、O的元素质量比为7:8:3
21、酒精(C2H5OH)、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过氧乙酸(C2H4O3)等消毒液均可灭活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次氯酸钠和过氧乙酸中均含有氧分子
B.C2H5OH中的“2”可表示1个酒精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
C.NaCl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5g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22、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19.7 | 8.7 | 21.6 | 0.4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 | 19.4 | 0 | 3.6 |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87:36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3、历史文化知识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下列对文献记载的解读错误的是
A.《本草纲目》“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NaOH
B.《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发生化学变化
C.《易经》记载:“泽中有火”,是指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燃烧的现象
D.《周礼》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属于盐
24、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旨在倡议人们爱护水资源,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不需要节约用水
B.农业上采用大水漫灌农作物
C.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25、科学家发现,通过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X的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W中的碳元素的质量
C.该反应中Y、Z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2
D.该反应中X、Z两物质的质量比是3:14
26、下列气体能用于充入灯泡做霓虹灯的物质是
A.氧气
B.氮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27、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且易溶于水。它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还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有: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有:①_____②_____.
(3)写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28、(4分)按要求从硫酸、甲烷、氧化钙、一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可作家用燃气的有机物 ;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 ;
(3)一种不易挥发的酸 ;
(4)一种微溶于水的碱 。
29、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导致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氮气体可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______。
(3)用燃气灶烹调食品时,应该用其________(选填外焰或内焰或焰心)来加热。
(4)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内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_____作用。
30、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
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②在该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31、缺钙能导致儿童发育不良或佝偻病。小明从食物中摄入的钙元素不足,每天还需要服用2片某种钙片,该钙片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钙片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小明每天从钙片中摄入的钙元素的质量为 g。
32、将6.8 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 g。试计算
(1)生成的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______ g。
(2)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3、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
(3)位于第三周期第三族的元素的名称为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在反应中其原子易_____电子形成_____离子.
34、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字母):
A.氮气B.液氧C.金刚石D.酒精E.活性炭F.石墨
(1)可作火箭助燃剂的是_____;
(2)常用作电池电极的是_____;
(3)可作实验室燃料的是_____;
(4)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
35、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E所示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若D为原子,m=______。
(2)C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______。
(3)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
36、请你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
(1)我们在炎热的夏天喝可乐(含有CO2气体的饮料)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们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雪饼"包装袋内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化学式CaO),请解释生石灰能做干燥剂的理由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医用紫药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1%的KMnO4 溶液,若配制200g紫药水,需称量KMnO4固体质量_______克。
37、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药品选用: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分解速率,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1分析可知:曲线________(填“①”或“②”)表示无二氧化锰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②实验后确定用甲锥形瓶内发生的反应制取氧气,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制取氧气
①若组装可获得平稳气流的发生装置完成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
②图中J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双氧水(利用水泥将二氧化锰做成球状)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他们在装置K中连接压强传感器,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 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 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③某同学收集氧气时,发生装置内气体增多,装置内压强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将水排出。
38、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选择理由是______,验证CO2已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
(3)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_____装置。
(4)如图为某同学用一支废试管(底部有小破洞)和一些必要的仪器设计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利用该装置制取CO2时,如果要停止产生气体,如何操作?__________。
②对比你选择的制取CO2装置,你认为该装置的优点是(只需回答一点)________。
39、下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
(1)实验过程中试管中、装置末端能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请写出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0、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t2时打开止水夹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2)结合乙图曲线,请描述BC段气体压强发生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