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十一假期,新疆引来无数游客,走进山间,四处鸟语花香。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之间有间隔
2、用化学方程式对下列事实作出的解释,错误的是
A.铝制品有良好的耐腐蚀性4Al+3O2═2Al2O3
B.铁制品在潮湿环境中锈蚀3Fe+2O2Fe3O4
C.氢氧化钠溶液因敞口放置发生变质2NaOH+CO2═Na2CO3+H2O
D.碳酸氢铵因储存不当肥效降低NH4HCO3═CO2↑+NH3↑+H2O
3、“南水北调”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南水”净化过程中,用于除去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是
A.沉淀
B.过滤
C.消毒
D.煮沸
4、大连物化所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在低温下可将甲烷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醇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参与该反应中各反应物与各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1:1
D.生产一段时间,只需要增加反应物,催化剂不需要更换
5、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石墨用于电池电极
C.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
D.干冰用于低温保鲜
6、下列各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把铝抽成丝做电线
B.用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C.把金刚石打磨成璀璨的钻石
D.工业上用一氧化碳炼铁
7、在 的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为空气污染物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共有3种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15:16
8、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B.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
C.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
D.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大多数是合金
9、下列关于CO2实验室制取及检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制取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方法
D.检验CO2
10、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状态
C.可燃性
D.沸点
11、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在加油站内能闻到汽油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天冷时,铁路钢轨的缝隙会变大——温度降低,钢轨内原子的体积变小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氧气液化成液氧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12、下图中的条形码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3H4O2,关于丙烯酸,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丙烯酸中含有氧分子
B.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g
C.丙烯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D.丙烯酸由3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构成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过滤
D. 取用固体粉末
14、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相同的
C.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D.饱和溶液降温时,其浓度不一定改变
15、保定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环城水系
B.节日庆典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城市公交车使用新能源
D.洒水车向空气中喷洒水雾防治扬尘
16、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
B.空气
C.碘酒
D.硬铝
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食品包装袋充氮气防腐
B.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C.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
D.生石灰用于“自热米饭”的加热包
18、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19、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CO2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C.稀硫酸加入铁粉中,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冒出,溶液呈浅绿色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生成黑色固体
20、硅在常温下的性质稳定、储存量巨大,是制作芯片的优选材料。中国企业华为公司采用硅为原料制作的首颗“纯国产”麒麟710A芯片问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下列含硅的物质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SiCl4
B.SiO2
C.Na2SiO3
D.Si
21、根据下列成功的实验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方案 |
| |||
实验 结论 |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合金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 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 | 不能得出水是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 |
A.A
B.B
C.C
D.D
2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NaCl
B.H2O2
C.Fe
D.He
2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醋
B.棉纱织布
C.百炼成钢
D.烧制瓷器
2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证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5、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B.除去CO中混有的CO2 | C.比较两种可燃物着火点的高低 | D.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A.A
B.B
C.C
D.D
26、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都很大、熔点都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C.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D.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27、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放出热量,常用作燃料。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入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从硫醚的气味察觉到煤气泄漏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1L一氧化碳约重1.25g, 密度跟空气接近。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从而用于工业炼铁。
(1)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2)煤气中加硫醚的作用是_______。
(3)一氧化碳的用途是___________。
28、下图是几种常见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
(1)在A-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在A-D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字母)。
(3)在A-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4)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根据图②写出溴离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
(5)钠元素和镁元素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
29、(3分)下列物质:①水②二氧化碳③氧气④汞⑤稀有气体⑥氯化钠,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
30、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面分别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分别探究水的奥秘。
Ⅰ、如图两个实验都可以证明水的组成。
(1)如图甲是用 100mL 量筒等仪器组装成的简易电解水装置,从图中可知,乙量筒内气体的体积约为 ______________mL,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乙量筒产生的气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 。
(2)如图乙,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说明氢气燃烧 ___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图甲中电解水实验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_____ 来检验。在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Ⅱ、下列分子的示意图中,“”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4)其中表示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是图______________ (填编号),图②中的物质属于 ______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图③中的分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图①中的分子能否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
31、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A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电子变成_______离子,属于 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如下图所示: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外总共有_______ 个电子 , 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
32、下图反映了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回答问题:
(1)1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变化的趋势是______;
(2)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在下面方框内填上合适的答案。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原子核外有______个电子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铝元素和氯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3)探究钠元素(原子序数为11)单质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甲同学猜想生成物为NaOH和H2;乙同学猜想生成物为NaOH和O2,你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请从化合价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
33、氯元素有多种化合价,Cl2、HCl、KClO3、HClO4四种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______价,最低的是______价。
3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入“ ”内)。
(1)____P+ ____O2____P2O5
(2)____Fe2O3+ ____C____Fe+ ____CO2↑
(3)____KClO3____ KCl+____O2↑
(4)____C2H4+____O2____H2O+____ CO2
35、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可以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实验过程中发现D中的水变红了,可能原因是 ;
(2) 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是 (从A到F中选择)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验满方法
(3) 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应该把上图中哪个发生装置如何改装 .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5)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把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 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 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6、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S单位:g/100g水,t单位:℃)回答以下问题:
① 20℃时,A物质的溶解度 (6) (填>、=、<)B物质的溶解度。
② 20℃时,将20克A物质溶于150克水,得到的溶液是 (7)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8) 克。
③ 20℃时,将等质量的B和C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中一个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则未溶解的固体是 (9) 。
④ 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有晶体析出,该方法是10) 。
⑤ 将30℃时120克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需要加水 (11) g。
3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丙三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它们都属于_______反应。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某同学观察到发生装置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可能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为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薄铜片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趁热将图B所示的薄钢片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薄铜片的颜色变化,现象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剩余的气体,有明显的蓝色火焰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9、(6分)实验室有一氯化钠和氯化钙组成的样品。为测定其中氯化钠的纯度并配制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某化学探究小组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①中参加反应的纯碱质量(X)的比例式
(3)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4)若用36.5%的浓盐酸配制上述恰好完全反应的稀盐酸,需加水的体积为 mL;
(5)若最终所得的c溶液为只含一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则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6)若工业上用58.5t上述含氯化钠的样品为原料来制取氢氧化钠,可制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
40、将6.8 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80 g过量的稀硫酸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称得滤液质量为86.3 g。试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2)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