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不包括( )
A.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B.制定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2、下列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3、“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歌手韩红的一曲《青藏高原》唱响全国,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了大三通(直接通邮、通航、通商),这( )
A.表明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B.说明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C.反映出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D.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开辟了广阔前景
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科技事业发展,下列科技成果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屠呦呦研制成功青蒿素
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③袁隆平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6、遵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陆续建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其中维吾尔族聚居的自治区是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宁夏
7、“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干涉朝鲜内政 D.为了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8、在朝鲜上甘岭战役夺取某高地的战斗中,为保证部队攻克高地,用胸膛堵住敌人地堡的机枪射口而壮烈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董存瑞
D.杨根思
9、2016年7月1日,是这支部队成立50周年纪念日。经过50年的发展,已建设成为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成为具有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的精锐之师,成为共和国国防力量中的倚天长剑。这支部队是指
A.人民陆军
B.人民海军
C.人民空军
D.导弹部队
10、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次改革的主要行业有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官僚资本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新中国成立
12、“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到15日在北京举行。请问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朝
B.元朝
C.北宋
D.南宋
13、截至2015年,中国手机的保有量为9.5亿台,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网购、支付宝、手机支付,几乎成了手机主的日常标配。以上事实不能说明( )
A.我国电信产业发展迅速
B.通信事业和电信事业的发展,使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C.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D.人们已经被手机捆绑住了生活
14、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依据的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民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15、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
A. 社会主义 B. 共产主义 C. 三民主义 D. 新民主主义
16、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公有制经济和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实施了一五计划
C.实行了三大改造
D.掀起了“大跃进”运动
17、“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度过一劫”。这位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
18、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以下哪些属于调整的措施?( )
①调整 ②巩固 ③充实 ④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以下对中国梦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③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20、1950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这里的“参战”指的是
A.抗美援朝
B.解放台湾
C.解放西藏
D.渡江战役
21、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杰出人物)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2、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和________。
23、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___________,迈人了核大国行列。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4、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5、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________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_____,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7、每一幅图片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实践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根据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欢庆场面。这一成就出现在________期间,当时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期间兴建、施工了一万多个项目,其中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________基地形成了。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图二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这次运动到________年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________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的基本制度。
(3)图三漫画是________时的壁画,在这一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诸如________的失误,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并取得明显成效。
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有利于实现经济的____和稳定髙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
(2)后果:加上当时________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0、三、拨乱反正
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________胜利完成。拓展: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31、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哪一年在哪次会议上颁布了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请举二例史实说明。
(3)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规定的总方针是什么?这一规定有什么意义?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民主与法治的认识。
32、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历史意义。
33、请回答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及香港澳门回归时间。
34、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消息《人民日报》8月8日社论:守望相助建设美好内蒙古——热烈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材料二央视网消息依据相关法律,经澳门特别行政区请求,并获中央政府批准,解放军驻澳门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于2017年8月25日出动官兵协助澳门特区政府在当地开展台风“天鸽”的灾后救助工作。
材料三“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四央广网南京2017年9月21日消息2017年海峡两岸中秋灯会20日晚在“中国第一水乡”江苏昆山周庄古镇亮灯。近千位两岸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品味两岸文化精粹,共叙手足深情,以此纪念海峡两岸打破长期隔绝状态,恢复民间交流交往30周年。
(1)新中国成立后在内蒙古地区实施的基本国策是什么?除了材料一的纪念活动外,你还能设计哪一类活动来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2)据材料二,澳门回归是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你认为中国能够成功收回澳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联系材料三、四,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一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梦想,请你提出一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