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10月1日,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 )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中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阶段
③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③④
2、下列茶缸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定做并流传至今的生活用品,其中定做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
B.
C.
D.
3、中共中央发布的一则通知说:“(国民党)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这则通知应该发布于
A.国民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中期
D.重庆谈判前后
4、“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材料旨在说明中英战争的( )
A.必然性
B.偶然性
C.正义性
D.非正义性
5、下列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是
A.渡江战役 B.上甘岭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6、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7、马丁·雅克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1978年开启了新的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其中“1978年开启了新的纪元”指的是进入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市场经济时代
8、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议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六大 D. 中共十七大
9、下列对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运动叙述错误的是
A.没收地主的土地 B.分土地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C.不分给地主土地 D.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0、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就图》,中国科技研究在改革开放前注重国防建设,改革开放后注重国计民生。对这两个时期的科技成就的相似之处判断正确的是()
改革开放前 | 改革开放后 |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1983年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1967年首颗氢弹试验成功 |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
1970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
①都促进了国家现代化的建设
②都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③都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④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11、下列图片信息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相应领域的变迁与成就,该领域是
A.交通通信
B.生态环境
C.文化教育
D.医疗卫生
12、2018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赶超香港。这主要得益于
A.“一国两制”的实施 B.经济体制的改革
C.“一带一路”的建设 D.两岸“三通”的实现
1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1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基本内涵不包括( )
A. 国家富强 B. 社会法治 C. 民族振兴 D. 人民幸福
15、“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第一个五计划期间在武汉建成的大型工程是( )
A.第一飞机制造厂
B.第一汽车制造厂
C.第一机床厂
D.第一座长江大桥
16、1951年和平解放的地区是( )
A. 北京 B. 西藏 C. 内蒙古 D. 新疆
17、近年来,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的新格局。( )
A.军委管总、战区主建、军种主战
B.军委指挥、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C.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D.军委主建、战区管总、军种主战
18、“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香港回归
B.澳门回归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19、“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它最终结束的标志是
A. 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B. 九一三事件
C. “四人帮”形成 D.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0、对联“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大跃进”蓬勃发展
C.“一五”计划成绩喜人 D.人民公社化运动热火朝天
21、1955年 _________ 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2、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3、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联合国成立于______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______代表中国。
(2)1971年10月,第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_________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5、在下面经济特区示意图中填出:A.珠海B.汕头
26、他艰苦创业,带领钻井队开采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____)
27、1951年,______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1956年,______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1964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___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_______________的试验,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2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程: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的高潮。
(2)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政策,实现了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0、 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1、我国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写出这一方针的含义?
32、综合探究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奋进中的中国人遭遇猝不及防的灾难大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战“疫”,展现了中华儿女风雨共担的情怀。复课后,某校开展了“重温历史,汲取力量,与祖国同行,做时代骄子”的主题教育活动,以下是活动设置的几个栏目及相关历史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对应问题。
栏目一(英雄武汉——一桥飞架变通途)
材料一: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通车。它的建成通车,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四川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栏目二(追忆英雄——最美逆行者)
材料二: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火让他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今天我们重忆历史,只为了纪念那群可爱的年轻人。”
——百度网
▲
(2)材料二中“那群可爱的年轻人”是谁?
栏目三(民族脊梁——时代先锋)
(3)请你根据以下图文信息,把与栏目主题相符合的内容补充完整。
栏目四 (硬核科技——感动中国)
(4)请你写出下表中颁奖词的人物。
栏目五(说句心里话——我的中国心)
材料三: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高度评价
(5)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国能“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的原因有哪些?
▲
33、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
(1)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掳去了“妈港”?“妈港”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 历史事件 |
1918年11月 |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发表 |
1919年5月 | 五四运动 |
1921年7月 | 中共成立 |
1924年5月 | 黄埔军校建立 |
1926年7月 |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 |
1927年8月 | 南昌起义 |
1936年12月 | 西安事变 |
1937年7月 | 卢沟桥事变 |
1938年6月 | 武汉会战 |
1945年8月 | 重庆谈判 |
1949年4月 | 南京解放 |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后期的历史上,国共两党两度携手并肩,又两度分道扬镳,这种复杂的关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后期的政治格局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乃至当代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2)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共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不得超过15个字,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党的关系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