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 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 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2、四十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 B.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3、各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主题,下列选项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史阶段不同时期的主题。其中符合1956—1966年的是:
A.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B.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C. 探索前进,曲折发展
D. 文革结束,徘徊前进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其作用不包括
A.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各民族建立加盟国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6、邱少云的事迹留给我们的深刻体会和感悟是
A.见义勇为
B.遵守纪律
C.助人为乐
D.拾金不昧
7、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这样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新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
A. 建立新中国
B. 进行土地改革
C. 实施“一五”计划
D. 完成三大改造
8、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海峡两岸进行的不懈努力有( )
①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②2022年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③20世纪末,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汪辜会谈”举行
②"和平统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④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①③
10、为1999年澳门回归开辟途径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11、他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发明其至被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他和他的发明是
A.王淦昌和“863计划” B.邓稼先和原子弹
C.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D.钱学森和原子弹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变化的是
A.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B.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C.人们凭粮票到市场上购买大米
D.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聊天交友
13、1947年7月~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14、1953年,毛泽东指出“个体农民,增产有限,必须发展互助合作”。据此,我国加快了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工业化建设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5、下图时政漫画所揭示的史实的重大意义是( )
A.国家统一大业最终完成了
B.祖国大陆终于获得了统一
C.西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D.西藏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16、土地改革在政治上的“主要成就”是指( )
A.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
B.为抗美援朝战争奠定了基础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
A.促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推动平反冤假错案
18、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B.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D. 民族区域自治
19、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转为了重点进攻。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是
A.东北解放区、中原解放区 B.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20、2012年,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 )
A.邓稼先 B.莫言 C.屠呦呦 D.杨振宁
21、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2、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杂交水稻之父——
(3)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4)两弹元勋——
(5)解放军好战士——
(6)党的好干部——
2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___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
24、请写出以下四幅图画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25、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和________。
26、“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________,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①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_________”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977年2月7 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②时间和性质: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意义: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时间、地点: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内容: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_______、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③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_______。
28、“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他是“_____”。
29、对台基本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___”。
30、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1、在2019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各项制度;经济、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____年____月_____日。
(2)新中国的成立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哪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历史性决策,请完成下面填空。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上来,实行_____的历史性央策。
(5)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请你谈谈对祖国发展的感受、祝愿或建议。
32、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回答:
(1)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展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走集体化道路。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 的高潮。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主义 的任务。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四项成就。
(3)请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或法制建设的成就。(举两例即可.)
33、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34、弘扬民族精神,致敬民族脊梁,传播时代新声。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的问题。
(民族精神)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你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分别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民族脊梁)②祖国的崛起强大离不开民族脊梁所做的巨大贡献。写出下面年代尺上①②事件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及该事件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并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辉煌建设成就的原因。
(民族自豪)③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和风云激荡的国际局势,中国外交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将下面表格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各举一例并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共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