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2、某历史小组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研究,以下搜集资料反映该主题的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培养建设人才”“五年计划”
B. “大包干”“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C. “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承包责任制”
D. “按劳分配”“上海浦东开发区”“经济特区”
3、为加强对下图中①所代表区域的管辖,清朝设立了
A.司隶校尉
B.宣政院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
4、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面五星红旗,它是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的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它的第一次升起标志着中国( )
A.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D. 大陆获得统一
5、适时的政策调整能推动社会进步。下面关于不同时期我国制定的方针政策,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1961年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文革时期,形成了 “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①国家富强
②人民幸福
③社会和谐
④民族振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下图人物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8、一五计划的内容不包括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D. 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9、“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到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毛泽东这段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原因之一是
A. 第七舰队阻止大陆解放台湾 B. 苏联支持朝鲜完成统一大业
C. 美国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 D. 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10、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表达了
A.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 新中国建立后的欢乐
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 “土地改革”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11、“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句话直接反映出唐玄宗统治前期( )
A.经济繁荣
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
D.生活奢侈
12、新形势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邓小平南方讲话 B.中国梦宏伟蓝图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3、下表是台湾《中时电子报》整理的大陆领事馆近期救助台湾同胞的案例,这些案例
大陆外馆近期救助台胞案例
时间 | 事故 | 大陆大使馆做法 |
2018年9月 | 因台风台湾同胞被困日本关西机场 | 积极协助台湾同胞撤离机场 |
2018年8月 | 台湾女青年赴阿富汗旅行,因受骗流落街头 | 及时对该青年提供救助 |
2017年9月 | 墨西哥发生强震,5名台胞受困 | 迅速赶到现场救援 |
2017年1月 | 巴塞隆纳发生恐怖袭击,2名台湾游客受伤 | 派员探望 |
A.反映了出国旅游的台胞越来越多
B.促进了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C.说明我国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显示了国家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
14、下表所示内容说明我国( )
1956年 | 农业 | 96%农户加入生产合作社 |
手工业 | 92%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 | |
资本主义工商业 | 公私合营后工商业企业中的总人数 占全国工商企业总人数的99% |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5、为了搞好期末复习某同学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开天辟地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召开
16、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标志着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由下表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可知
A.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B.印度钢产量低于中国
C.美英的经济实力相当 D.中国重工业发展迅速
18、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文献是( )
A.《论十大关系》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下列各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的是
A. 《中国土地法》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20、下图为“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示意图(累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段是图中的
A.A B.B C.C D.D
21、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设立的经济特区有________,________,汕头,厦门,________.
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外交政策。
(2)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_________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__。
(6)1954年,_______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7)__________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3、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屠呦呦因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建成_____________、全面_______改革、全面___________、全面_____________。
25、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
(4)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6、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北海舰队。( )
2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_____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_____,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____新胜利而奋斗。
(2)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_____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8、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29、我国虽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一些失误,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下图中的模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鲜明的主题;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1、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列举一例。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5)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2、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请回答:
(1)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哪一措施?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请列举该措施实施期间取得的成就。(任举一例)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哪对三个行业进行变革?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本次变革的意义是什么?
33、外交活动,既靠外交智慧,更靠国家实力。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外交的新纪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1971年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指什么?与哪次会议有关?
(3)1972年,哪一法律文件的正式签署和发表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我国不断取得外交新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开展外交活动?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北平,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共商国家大事。
材料二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聚集北京出席会议,共商国家大事。
材料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澳门回归祖国20多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实现澳门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新华社北京2019年12月21日电
(1)材料一、二中的两次会议在国家政治体制领域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中将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一国两制”方针的现实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以上制度的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