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D.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下列哪一次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农业合作化
C. 土地改革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十年浩劫,它给党和人民提供的深刻历史启示是
①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防止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③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④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问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段歌词中赞扬的分别是( )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毛泽东胡锦涛
5、1957年,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建成于
A.九江
B.重庆
C.南京
D.武汉
6、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那么,谱写国歌的曲作者是谁?( )
A.聂耳
B.冼星海
C.田汉
D.徐悲鸿
7、这个制度既保证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同时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满足各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该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
D.社会主义公有制
8、当今世界,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保护主义将最终走向故步自封。下列三个地方的开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重庆
②海南岛
③深圳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9、八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开展了“对联浓缩历史”主题活动,历史老师写下了“有规有矩,平安有序;无法无天,祸害无边。”这幅对联,下面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横批的是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C.依法治国
D.精神文明
10、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指( )
A. 结束“两个凡是” B.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 提出“一国两制” D.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和避干戈。”27年前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迈出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一步。这个“共识”是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C. 坚持和平统一
D. 坚持一国两制
12、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5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建国初期 |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 探索时期 |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
文革时期 |
| 改革开放时期 | ”“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 |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造反有理”
④“两个凡是”
⑤“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8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世界第一
B.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
C.私家汽车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D.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民航大国
1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5、法兰克王国改革以后,西欧逐渐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这种制度以____为纽带,他们的关系被称为______。( )
①人 ② 封臣 ③土地 ④封君
A.①②③ B.③④② C.②③④ D.④③②
1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C.人民公社化——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下列哪一国际组织
A. 联合国
B. 世界贸易组织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上海合作组织
18、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①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等问题
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会议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⑤会议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19、1976年四五运动中的《天安门诗抄》:“欲悲闻鬼叫,我哭财狼笑。洒泪祭雄杰, 扬眉剑出鞘。”这首诗表达了人民群众( )的思想感情。
A.要尽快在黄浦江上要建一座桥 B.要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必须要粉碎“四人帮” D.悼念周恩来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
20、新中国建设中有无数个“第一”,下列各项“第一”中,哪一项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建设成就( )
A.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
D.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21、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全国掀起_____的高潮和_____运动。
22、______年底,周恩来在接见 ________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3、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____。
25、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在___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________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6、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_祖国的大政方针。
(4)不久,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7、新中国建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_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___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9、“两弹一星”:
(1)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_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_________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
②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
(2)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_,增强了我国的_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0、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3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重点是什么?新中国外交上的胜利生产了怎样的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举出在这次战争中涌现的两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3)我们中学生要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4)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对彭德怀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他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 2019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3周年纪念日南京市民自发赶到周恩来纪念馆,或献上鲜花,或深情鞠躬。馆内周恩来汉白玉坐像前,摆满了敬献的鲜花,不少花蓝上书“缅怀敬爱的周总理”。周恩来纪念馆全体工作人员来到周恩来汉白玉坐像前,手持白菊花,一一敬上,以表达对周总理无限的怀念之情。
(1)材料一中所说“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重要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还在哪次会议中展示了他外交家的风范?此次会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人们缅怀周恩来总理是由于他身上的哪些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