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双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八大

  • 2、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下列人物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邱少云

    D. 袁隆平

  • 3、根据下表分析,1953—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范围

    所有制

    土地经营

    1949年以前

    地主土地所有制

    租佃个体经营

    1950——1952

    农民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个体经营

    1953——1954

    农民土地所有制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1953——1954

    农民土地股份制

    初级社,集体经营

    1955——1957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高级社,集体经营

    A.土地改革

    B.发生严重自然灾害

    C.对农业进行改造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决定最早写进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共十二大政治报告

  • 5、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6、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改革开放

  • 7、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在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与这里的“公共食堂”有关的事件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 8、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努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邓小平理论②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胡锦涛科学发展观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 9、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有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④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0、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着重描写了上海“文革”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国要避免“文革”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A.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B.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思想

  • 11、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私有制性质

  • 12、“这一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为新中国建设赢得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这一胜利”指的是

    A.新中国的诞生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三大改造完成

  • 13、我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杨利伟

  • 14、歌曲是历史的浓缩,能反映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歌曲《春天的故事》中“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唱到的“老人”指的是(     

    A.毛泽东

    B.江泽民

    C.周恩来

    D.邓小平

  • 15、依据下图判断,我国在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是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农林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邮电

    贸易物储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水利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手工业

  • 16、一班的同学正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据此推测,他们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A.中国近代化历程

    B.近代社会生活

    C.改革开放

    D.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 17、“从2001年的多哈开始,世界见证了中国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这一“开始”指的是中国

    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 18、“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全行业公私合营经济

    B.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和平过渡的赎买政策

  • 19、新中国成立初时,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的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0、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全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平方米、38.6平方米。这主要反映出我国人民

    A.城市建设发展

    B.生活水平提高

    C.传统观念更新

    D.思维方式改变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破坏了世界和平,世界性的大战爆发。

    (1)法国、俄国和英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签订了军事协定,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2)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是_______________

    (3)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4)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 22、三、拨乱反正

    表现:“________”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________,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 2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初步提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提出实行______

    中共十二大(1982年)

    提出“建设有____的社会主义”

    基本形成

    中共十三大(1987年)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

    充实发展

    南方谈话(1992年)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终确立

    中共十四大(( )年)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1997年)

    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24、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在我国被称为_______战争。

  • 25、_____________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上来。

  • 26、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____”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__写进党章。

  • 27、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时间:________年9月13日地点: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经过:________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标志:________

  • 28、三个代表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____________、怎样建设__________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________、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29、“凡是____________,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_____________,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_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 30、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后来又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5)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一直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在哪一年成为WTO的一员?近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请问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中美关系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 32、新中国的历史,是探索、改革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既有成就也有失误。石油工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2)文革中出现大量冤假错案,原因是什么?其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谁?

    (3)我国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后来建立起来什么经济体制?

    (4)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党中央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5)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采取了什么举措?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4)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进,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和1956年中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年份

    私有制

    公私合营

    公有制

    1952年

    78.7%

    0.7%

    20.6%

    1956年

    7.1%

    7.3%

    85.6%

     

    (1)据材料一,概括1952年到1956年公私有经济比例发生什么变化?所有制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2)材料二中,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经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错误”?“全局性、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指哪一事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GDP增长率峰值出现的关键原因。

    (4)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