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开国大典 | 依据国情提出了现阶段民主革命的任务 |
B | 中共八大 | 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纠正“文革”错误,坚持依法治国,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 | 中共十五大 |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
A.A
B.B
C.C
D.D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图)。它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 )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抗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随着韶关市区人口的急剧增长,老城区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同时引发出众多难解的问题,于是提出建设新城区的设想。2005年韶关把新城区正式命名为( )
A.珠江新城 B.恒大新城 C.保利新城 D.芙蓉新城
5、1949年~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开国大典
③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④公私合营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6、武汉的历史上有诸多第一。滚滚长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和新中国第一大钢厂——武汉钢铁基地,请问这两大工程是什么时期的建设成就?( )
A.“一五计划”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都是“一五计划”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7、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8、1987年中葡两国领导人在北京签订了《中葡联合声明》,1988年两国正式批准生效,标志着澳门回归祖国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今年(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
A. 32周年
B. 31周年
C. 20周年
D. 25周年
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下面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以此为背景拍的电影《上甘岭》
④当时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阅读下边示意图,其中"?”处应填上
A.英国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工业革命
11、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党的十六大 B. 党的十七大 C. 党的十八大 D. 党的十九大
13、“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其间发生的最大一起冤案是
A.七千人大会
B.“四人帮”被隔离审查
C.九一三事件
D.刘少奇遭受污蔑和残酷迫害
14、下图所示报纸的内容包含
①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实行改革开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6、下列关于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是
A. 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B. 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 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D. 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17、经济特区是我国最初对外开放的窗口,下列关于经济特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早在广东、福建两省尝试
B.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C.利用外资、侨资进行建设
D.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8、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新中国首部宪法颁布后的第5次修订。新中国首部宪法颁布于
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19、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走集体化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C.中国已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0、“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这个期间”指的是( )
A.1965年至1976年
B.1949年至1952年
C.1956年至1966年
D.1953年至1957年
21、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________的完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
22、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_。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制度)。
23、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_______成功培育出_____,被称为“________”。
(2)影响:
①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_________,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国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________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24、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5、一国两制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年____月____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6、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名称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
(2)英雄黄继光牺牲的战役发生地点。
2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2012年在北京召开。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确立为基本政策: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______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文献: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自治区建立:1947年,____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________、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5)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9、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时间:________年9月13日地点: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经过:________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标志:________
3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1、一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建设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1949年9月,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等各界人士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初步建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32、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解放区开展了怎样的斗争?这一斗争的开展给我国农村阶级结构带来怎样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中共八大是在怎样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还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我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从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底,我国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33、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什么?
34、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展览一:追根溯源
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展览二:领袖风采
请你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3)展览三:农村巨变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交售粮食 |
1976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 |
1979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30000斤 |
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请问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推行了什么制度?
(4)展览四:开放窗口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写出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两例。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注:完全写对得满分,错写、漏写均不得分)
(6)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