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总结了一个“政权三部曲”,即“政权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建设”。下列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政权巩固”性质的事件有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土地改革
③抗美援朝
④和平解放西藏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实行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3、以黄浦江为界,浦西是繁华的老上海,浦东落后,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这种局面开始改变于
A.1984年 B.1985年 C.1988年 D.1990年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的遗体和许多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会昌的烈士陵园。他和黄继光、邱少云等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赢得的称号是( )
A. 抗日英雄 B. 红军烈士 C. 最可爱的人 D. 两弹元勋
5、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面对我国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提出了新理论、新指导思想。下列理论、思想不属于新理论、新思想的是
A.全面深化改革
B.实现合作共赢
C.中国梦
D.以人为本
6、1981年起,农村群众流行这样一句话:“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又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既省事,又简单,干部群众都喜欢。”这里的“大包干”具体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互助组
C.农业生产合作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在一国两制”基础上香港、澳门回归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8、1979年11月20日至12月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确定15个省实行“”的办法。
A.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B. 统一收支,分级包干
C. 划分收支,统一包干
D. 分级收支,划分包干
9、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海军成立70周年。人民海军是我国一支很重要的国防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
A.华东军区海军 B.北海舰队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10、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11、如图所示现象,主要反映了
A.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B.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
12、创建于1669年的中药名牌老店同仁堂,新中国成立后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A.独立经营 B.公私合营 C.股份经营 D.投资国外
13、新中国成立后,不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措施是( )
A.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 B. 让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独立生产
C.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D.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4、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了深圳、珠海外,还有( )
A. 上海、海南 B. 厦门、上海 C. 汕头、海南 D. 厦门、汕头
15、为繁荣新中国的文艺事业,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鼓励创作,鼓励创新”的方针
C.“加强锻炼,提高体质”的方针
D.“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方针
16、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不放弃使用武力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由台湾人民“公投”
1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于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1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材料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全国政治协商制度
19、每逄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是
A.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D.世博亚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
20、图中两位领导人反复谈判磋商的主题是
A.台湾问题
B.香港回归
C.澳门回归
D.西藏解放
21、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邓小平的___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________的种种罪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3、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4、国民经济调整
(1)时间:________年。
(2)表现: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巩固、充实、_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3)成效:到________年,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4)结果:________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962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等在“七千人大会”上
2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制度)。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6、1956年至1966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例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27、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 )。
2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0、________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不断探索,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2)请写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路上出现的严量失误一例。
(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4)中共十五大、十九大分别将哪一理论成果作为中共指导思想?
3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全国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2)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后,我国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谁?这一理论在哪一次会议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提出哪一思想也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3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回答: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34、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的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各国关系文件集》第3集
(2)材料二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三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持反甘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美国政府也在“联合公报”上发表了自己的声明,对中国政府的声明表示基本赞同。
——摘自1972年2月28日《上海公报》
(3)材料三中的《上海公报》明确指出台湾与中国是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上海公报》发表的意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摘编自《新华网》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推进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举出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的事例(两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