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其中,“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应当是
A.举国欢庆,翻身作主
B.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十年动乱,经济停滞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
①渡江战役 ②稳定物价之战 ③土地改革运动 ④抗美援朝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从1919年巴黎和会上遭到列强宰割到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圆满举行,表明我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B.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4、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5、粉碎“四人帮”后,“左”倾错误没有得到纠正的主要原因是
A. 冤假错案没有纠正
B. 邓小平没有恢复全部职务
C. 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D. 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盛行
6、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南巡讲话 ②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开放四个经济特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7、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的标志是
A.清朝统治被推翻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8、习近平将“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说法提出的时间是
A. 2012年11月
B. 2012年11月
C. 2013年3月
D. 2013年3月
9、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梦想的基本内涵是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文化发达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
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科技进步
10、“当尼克松步出飞机舱门后,扑入眼帘的是‘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团结起来’等标语。但从第二天起,中国媒体的报道中却大量出现了‘欢迎’、‘陪同’等词。”这种变化( )
A.侧面反映中美关系缓和
B.鲜明体现中美正式建交
C.标志了中美合作的形成
D.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智慧
11、醴陵市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小明从奶奶家里找到了几张粮票、布票、油票等购物票证,奶奶告诉他这些票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 B.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12、彻底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抗美援朝
1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右图所示英雄人物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 B.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精神
C.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精神 D.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14、学模范人物,做新时代好少年。发出誓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历史人物是( )
A.
B.
C.
D.
15、“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些“豪言壮语”反映了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化初见成效
C.“大跃进”的浮夸风
D.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解放军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其目的是
A.组建导弹部队 B.进一步提高军队的现代化程度
C.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 D.完善和设立新兵种
17、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实是一场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整合运动,这场运动成功实现了对小农经济的有效整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该“运动”的第二阶段是( )
A.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B.人民公社化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农业互助组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祖国统一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③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交往密切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下列不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的是(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改革开放
C.全面实现共同富裕
D.全面从严治尝
20、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A.1964 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69年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2)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 。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 。
(4)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22、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了党的指导思想。
23、重要历史人物会推动历史的发展。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曾指挥百团大战,又领导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人______。
24、抵制抗争:________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25、________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6、“提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标志着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__。
27、日益密切的交往:表现: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8、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_________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_,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29、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
30、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卫星名称)。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历史意义。
32、毛泽东指出:“国家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什么?建国初期,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我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什么构想使我国成功收回香港和哪个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以保障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
33、八年级某班准备开展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会议篇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哪次会议?
人物篇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写出其中的典型
代表党的好干部和解放军好战士分别是谁?
(3)他们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成就篇
(4)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1957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采取的重大决策是什么?举出一项实施这一决策时取得的成就。
34、(和谐中华篇)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979年,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1)结合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了同西部共同发展,我国实施了什么战略?
(3)祖国统一大业中,成功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伟大构想是什么?提出者是谁?
(4)在伟大构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前提是什么?
(5)香港、澳门何时回归?
(6)它们的回归有什么意义?
(7)明朝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有过几次分离与回归,指出这几次分离与回归相对应的历史事件。(举2例)
(8)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指的是什么事件?
(9)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你想对台湾人民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