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美援朝战争教训了美国人,不仅被美国军队直接威胁边境的情况不复存在,而且在此后双方对立的2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政府一直都小心具翼地避免再度把新中国卷入到战争中来。”材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交往
B.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矛盾
D.是中国首次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B.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都纠正了我党在前一段时期错误的方针政策
D.都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71年前的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是“71年前政协会议”确立的( )
A.确立了新中国的首都 B.采用公元纪年的方法
C.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以《国际歌》为代国歌
4、阅读下侧“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劳动积极性的提高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5、“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什么在中国能做成,而在其它国家往往半途而废?”中国成功的关键在于( )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 创造有利国际环境 D. 大力发展教育科技
6、“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段话中的“敌人”是指
A. 美军 B. 日军 C. 八国联军 D. 英法联军
7、电影《梅兰芳》的热映引起海内外一股“梅兰芳热”。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纵观他的一生可能经历的有
①目睹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辉煌
②为我国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而骄傲
③为庆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登台献艺
④“文革”时期受到错误批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A.企业政企不分 B.分配制度“大锅饭”
C.经营承包责任制 D.企业没有自主权
9、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下列哪一次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农业合作化
C. 土地改革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香港和澳门回归得益于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一“天才创造”指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一国两制”
C.政治协商制度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1、长期在中国考察的澳大利亚当代学者尼古拉斯·秦善说:“中国的民族政策令人赞赏,值得世界上许多别的国家借鉴。”这里的“民族政策”指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1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13、武汉是一座光荣的城市。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作用是连接了
A.黄河南北交通
B.长江南北交通
C.珠江南北交通
D.钱塘江南北交通
14、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是
A.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参加“大跃进”运动
D. 实行大包干
15、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推动
B. “一五”计划的推行
C.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16、1992年陪同邓小平视察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的含义是
A.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B.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C.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17、如图图徽寓意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科技强军、强国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18、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粮票、油票和布票等,反映了当时我国
A.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B.经济落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19、“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 农村实行了人民公社化
D. 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
20、从1949年至1955年4月,除社会主义国家外,在亚非,同中国建交的仅5个亚洲国家。亚非会议后至1959年,同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达到15个,增加了6个亚洲国家和4个非洲国家。材料表明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A.完全摆脱了外交孤立困境
B.消除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C.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空间
D.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说说我国在科技文化中的几点成就
1964年10月16日 | 我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
1970年 |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一号,成为世界上第③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20世纪70年代 | 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④”。 |
20世纪70年代初 | 屠呦呦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⑤,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22、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 _______ 大上阐明了____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__________ 为中心,坚持 ____________ ,坚持 _____________。
23、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歌瑶“鞠躬尽瘁好总理,万隆外交显智慧”反映的内容是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______”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4、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______。
25、______年12月,在经过15年的谈判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26、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奉行的外交理念——
27、20世纪60年代,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其中_________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铁人”是“_____________”
28、在上甘岭战役中,________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而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
29、全方位外交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___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________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________的关系。
(3)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________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_。
(4)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_____、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________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6)中国的_________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0、_____________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_______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31、上甘岭战役中用胸口堵敌人机枪射口的战斗英雄
32、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2)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在不断地完善。请指出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上分别将哪些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3、1950-1953年我国对外战争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乡。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酷炎的夏日”是指哪国侵略者?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是近代哪次侵略战争?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签订的?当时中方代表是谁?
(3)除了材料一、二相关内容外,该文件还涉及哪些有损中国利益的规定?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