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人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得到能生产人胰岛素的“工程菌”,此方法属于
A.转基因技术
B.克隆技术
C.发酵技术
D.组织培养
2、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
A.节肢动物都能蜕皮,从而能使身体不断得到发育和长大
B.家鸽长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C.软体动物大多具有贝壳,有利于保护内部柔软的结构
D.鱼类鳃丝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壁都很薄,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4、青蛙能跳到自身长度的12倍,跳蚤可达200倍,而体形较大的袋鼠却只有5倍。为了生存,动物在运动中发展了不同的运动本领以提高自身的生命效力和生活质量。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意义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扩大了陆生动物的活动空间
B.有利于动物生殖和繁衍种族
C.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
D.有利于动物物种的进化
5、下列选项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老马识途、望梅止渴
B.蜘蛛结网、母鸡孵卵
C.蜜蜂跳舞、小猴投篮
D.惊弓之鸟、家燕筑巢
6、从树丛到草间,人们常能找到形形色色的蜘蛛网。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分析,下列行为与“蜘蛛结网”类型相同的是( )
A.鹦鹉学舌
B.猴子骑车
C.孔雀开屏
D.老马识途
7、下列各项是以细菌作为人类利用对象的是 ( )
A.制作泡菜
B.制作面包
C.种植蘑菇
D.养殖山羊
8、软体动物因身体非常柔软而得名,其种类多种多样。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B.软体动物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此结构与贝壳的形成有关
C.部分软体动物通过入水管在吸入水的时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
D.软体动物中的双壳类动物可以利用疣足缓慢地运动
9、四大家鱼是( )
A.带鱼、墨鱼、鲨鱼、鱿鱼
B.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C.鲢鱼、墨鱼、甲鱼、鳄鱼
D.鳙鱼、鲍鱼、娃娃鱼、鲳鱼
10、通过学习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某同学绘制了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概念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b是基因,能够控制生物性状
C.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D.与染色体一样,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
11、小英在上生物分类课时,将蜗牛、蝗虫分为一类,将鲤鱼、鳄鱼分为一类。你能判断小英是依据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吗?( )
A.体内是否具有脊柱
B.是否用鳃呼吸
C.有无坚硬外壳
D.是否胎生
12、下列动物中,身体外面有角质层的是:( )
A.华枝睾虫
B.秀丽隐杆线虫
C.水蛭
D.蜈蚣
13、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某条食物链中几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毫克) | 0.045 | 0.024 | 0.003 | 0.145 | 0.009 |
A.食物链表示为丁→甲→乙→戊→丙
B.这些生物之间主要存在着共生关系
C.若甲数量大量减少,丁数量会大量增加
D.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14、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黄色:Dd、dd
B.红色:Dd
C.红色:DD、Dd
D.红色和黄色:DD、dd
15、如图是某同学在观察鸡卵结构实验过程中进行的操作和所画出的鸡卵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一所示,去除卵壳、卵壳膜后看到的空腔是气室
B.图二所示,卵黄中央的小白点颜色较浅为未受精的胚盘,内含遗传物质
C.图三表示用解剖针戳破卵黄膜,可导致卵黄流出,说明卵黄膜具有保护作用
D.图四中卵细胞是指①②⑤
16、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成语或诗句 | 影响因素 |
A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生物 |
B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温度 |
C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土壤 |
D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光照 |
A.A
B.B
C.C
D.D
17、中国西南的横断山脉,藏匿着一群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特动物——滇金丝猴。它们可以生活在海拔4500米的地区,是世界上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与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近亲相比,它们四肢短小、躯干健壮、皮毛厚实,这都是为了在刺骨的寒风中减少热量损失而发生的进化。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滇金丝猴四肢短小、躯干健壮、皮毛厚实等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B.滇金丝猴进化的结果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C.环境的变化使滇金丝猴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变异
D.滇金丝猴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18、下列属于鸟类特有的特征是( )
A.善于飞行
B.前肢变翼
C.陆地产卵
D.体温恒定
19、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享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誉
C.我国的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的前列
D.我国是世界上生物数量最多的国家
20、下列保存食品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真空保存香肠
B.腌制保存鱼类
C.用防腐剂保存酸奶
D.脱水保存木耳
21、早在达尔文提出以__为核心的生物进化学说以前,人类就已经利用“__”的方法培育自己需要的生物品种.例如,利用__培育出肉鸡和蛋鸡等.
22、当人伸肘时,上臂的_____肌收缩,_____肌舒张。
2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组成.
24、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在研究动物行为方面,很多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你了解下列科学家及其对哪种动物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吗?
(1)穷毕生精力,走遍森林山野,数十年如一日,观察、记录、研究昆虫,写就《昆虫记》一书的是法国昆虫学家 。
(2)对动物感觉器官的研究很有成就,证明蜜蜂能分辨不同颜色的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是奥地利动物学家 。
(3)他是研究海鸟行为的科学家,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善于设计实验在复杂的环境背景中发现诱发动物行为的原因。他就是英籍荷兰动物学家 。
(4)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的是奥地利学者 。
(5)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行为学家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 和 ,我们也应该用这两把“金钥匙”,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使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得到长足发展。
25、蝗虫的发育经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时期,相比家蚕的发育,没有________这个阶段。
2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够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___。它是挥发性物质,并且具有特殊的气味。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
27、进入初二以后你和老师完成的生物实验有_____、____(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回答,答其中两个便可)。
28、地衣是真菌和_______共生。藻类为真菌提供________。
29、在生产实践中,无法或者很难用_______________繁殖的植物,都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来培育植物。
30、进入冬季,某些人类传染病也进入高发季节,“诺如病毒”引发的是急性胃肠炎疫情,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及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或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它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们常把它称为“冬季呕吐病”。手足口病也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1)从结构上看,病毒都是由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组成。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文中所说病毒属于______病毒,它______(填“能”或“不能”)使植物中的花草得病。
(3)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描述,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给人类带来多种流行病 B.可制成疫苗,用于防治传染病
C.可以利用病毒防治有害生物 D.病毒全部寄生,对人类没有好处
31、连线:
32、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____)
33、如图是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A表示_____动作,图B表示_____动作.
(2)图A中,①处于_____状态;此时②_____则处于_____状态.
(3)这两个动作都是在_____的调节下完成的.
34、“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发展。我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下图示为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请观察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蝗虫相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多了______期;家蚕的发育是____(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育。
(2)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看,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描述得不够准确。请你对该诗句进行简单地修改,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写出修改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进行了“探究温度是否对家蚕卵孵化率有影响”的实验。他选取了紫黑色的蚕卵(这种颜色的卵是已经受精的卵)若干,分成三组放到多功能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组别 | 甲 | 乙 | 丙 |
蚕卵数(个) | 1000 | 1000 | ? |
温度(℃) | 16 | 20 | 30 |
湿度 | 75﹪ | 75﹪ | 75﹪ |
孵化出蚕蚁所需的时间(天) | 10 | 9 | 8 |
孵化率 | 90﹪ | 98﹪ | 68﹪ |
①依据实验,丙组的蚕卵数应该是________个。
②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蚕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
③该同学最终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