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属于20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重返联合国 ④中美建交 ⑤中日建交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它的根本出发点是
A. 维护祖国的根本利益
B. 维护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D. 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团结
3、观察下面的史料,反应的信息是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的胜利
B.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C.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D.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4、“在一国两制”基础上香港、澳门回归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5、“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B.保家卫国、国际主义
C.深化改革、科学发展 D.艰苦创业为民服务
6、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美国认为的“最惨重的失败”是(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2018年3月28日,中韩两国在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中国迎回20位“最可爱的人”。他们曾经的战友是
A.焦裕禄 B.雷锋 C.黄继光 D.邓小平
8、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正式交付海军,随着山东号航母的正式入列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步入双航母时代。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东海舰队 B.南海舰队 C.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9、将下列海峡两岸交往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b.胡锦涛会见连战 c.汪辜会谈
A.cba
B.abc
C.acb
D.bca
10、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年。”空白处应填上的文献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古兰经》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11、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下列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
①1950年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针对某国一次革命后采用的政治形式,有学者拟定了以下研究提纲。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①英国
②中国
③美国
④法国
A.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13、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1956年,党提出的方针是
A. “八六三”计划
B. “九七三”计划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科教兴国”
14、“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意味着我国初步建立起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15、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态度是
①采取敌视态度
②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③不与中国建交
④对我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6、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7、想象土地改革后,你去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原来一无所有的农民也住上了房屋
D.农民各有自己的私有土地
1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形成于(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二大
19、“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中国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邓小平的这段话说明( )
①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
②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
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
④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质和目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某班间学在“传承时代精神”资料搜集时,整理出下四的文字材料。根据材料,“右玉精神”是右玉人民在什么实践活动中铸就而成的
A.土地资源利用 B.环境污染治理
C.生态环境保护 D.清洁能源开发
21、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图一反映的事件是____________战争。以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__”。
23、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________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等等。
(4)起止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到_____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________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________、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4、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_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的方针。
(2)“________”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5、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全面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___________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各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3)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_______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5)新发展理念: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____、绿色、____、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6)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_________”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___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8、空军:
(1)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____________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______________。
29、拨乱反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_____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1年,中共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0、三个代表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__________。
3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2、20世纪以来,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据此,请列举新中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这两大梦想的具体史实。
(2)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在此过程中具有伟大转折性的会议是什么?会上作出了哪一伟大决策从而使中国开始富起来?
(3)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中共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目标,这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
33、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新中国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9月,为了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工作,我国召开了什么会议?会议上通过了哪一个重要文献?其性质是什么?
(2)我国何时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这部宪法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4、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二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2)材料二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党和政府编制的发展规划叫什么?
材料三 人们通常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浓缩为“一化三改”,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
(3)材料三中,“一化”和“三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哪一政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改”在政治上有何影响?
材料四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严重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多程度上失去了活力。1984年10月,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4)材料四中,社会主义经济失去活力的原因有哪些?为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