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下图读书摘要的学习主题应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3、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两个凡是”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展开在
A.城市 B.农村 C.上海 D.广东
5、八年级举行班级手抄报比赛,要求以“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以下素材中最为合适的是( )
A.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B.邱少云严守纪律,忍受烈火燃烧.
C.焦裕禄带病治风沙 D.王淦昌等科学家提出“863计划”
6、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分析出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改革的实行
B.中共七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城市改革的展开
7、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两汉时期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以下史实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
①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②华佗发明“麻沸散”
③华佗创编出“五禽戏”④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结束了中国长期战乱的历史
B.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中国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
D.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9、一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段话描述的史实是
A.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 D.“文化大革命”
11、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20周年纪念日,香港、澳门回归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它不仅是“中国力量”的体现,更是我国一项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这一“伟大构想”是指
A.和平建国方针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
1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九一三事件”
B. 天安门事件
C. “四人帮”被粉碎
D. “四五”运动
13、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一个新高度的是( )
A.“一带一路”倡议 B.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D.新发展理念
14、“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带钱包,就带手机”,“外买和快递都很快”。这些现象反映了
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④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2012年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以来,脱贫攻坚他“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
A.全面从严治党
B.不断为人民造福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依法治国
16、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7、20世纪的中国有三次历史性巨变。它们指的是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②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③港澳回归
④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⑤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18、2020年5月,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对毛南族发生的巨大变化,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C.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我国实行“一国两制”政策
19、表中史实可作为直接论据用来探究( )
A.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
D.外交领域独立自主
20、“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它最终结束的标志是
A. 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B. 九一三事件
C. “四人帮”形成 D.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1、⑴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_________》。
⑵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_________》。
⑶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_________。
22、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了______;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制度。
24、对台基本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___”。
25、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卫星名称)。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6、请将代表以下地区的字母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
A、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重庆
D、中国最南面的民族自治区
27、1938年3月,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1953年7月,______获得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8、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
①时间、地点: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________,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
③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________。
(2)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______。
(3)失误:
①时间:1958年,全国掀起“___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影响: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________。
(4)调整国民经济: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__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________,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29、三、拨乱反正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________。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30、________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1、习近平总书记的周边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他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例说明?
(3)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什么?
(4)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合作,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说明了什么?
32、探究历史: 2011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其中,“两会”清晰地描绘了下一步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线路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历史回想
(1)1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是进行三大改造。试述其主要内容?
步骤二:历史转折
(3)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工作重心转移?此次会议还做出了什么新决策?
(4)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步骤三:深度探究
小明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福州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三十年多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有一处错误,请在下面写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5)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6)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内地
步骤四:论从史出
(7)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及上述材料,说说中国为何改革开放?
33、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请根据题干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国家的事件是什么?我国哪一地区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
(2)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这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是什么?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设置了什么特殊行政区域对香港进行管理?
(3)如今台湾尚未回归祖国,你认为当前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992年形成的大陆与台湾进行和平谈判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34、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外交方面取得了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子能工业是在苏联单方面终止合同、撤走专家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当中国工人阶级和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出这一伟大业绩的时候,他们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极端困难。自然灾害和严重的经济困难,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降到最低点;西方大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战争威胁和军事压力不但基本断绝了国家最需要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交换,而且也促使我国必须做好应对外敌的准备。中国人民就是在这种恶劣环境下,默默地创造着奇迹。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 图一中人物的观点:“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原子能工业的成就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取得的?用图二的事例来证明图一人物的观点。
材料二 国防建设大事表
时间 | 成就 |
1956年 |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
①年 | 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
1971年 | 我国自行研制的②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 |
2012年 |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③”交接入列。 |
(2)填出上表中划线部分的正确内容。结合材料一分析科技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材料三 “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在保证实施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国际间的争端没有理由不能够协商解决”。“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的发言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50年代中国为了打开外交局面提出的外交原则、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