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格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合理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空间技术的国家 |
B | 1981年,通过《中国共产光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
C |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 海峡两岸认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
D | 1990年,开放浦东 | 对外开放格局由沿海到内地 |
A.A
B.B
C.C
D.D
2、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首先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中美联合公报》中写道:“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材料
A.阐述了重庆谈判的条件
B.体现了万隆会议的精神
C.表明了中美建交的基础
D.反映了苏联解体的影响
4、近日,中国国民党改革委员会提出两岸新论述,将“九二共识”视为历史事实,引发外界高度争议。对此,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互信与交往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请问“九二共识”是指什么?
A.和平统一 B.一国两制
C.通邮、通航、通商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系统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会议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6、“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诗中反应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景象,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自然灾害严重 B.苏联撤走专家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7、2020年3月,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支线客机ARJ21的132架飞机在浦东机场完成首次试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
A.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8、反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斗片《英雄儿女》的歌词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对应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
A.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B. 中国八路军、日本侵略军
C. 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9、国家对劳动就业制度实行深刻的改革是在。
A. 新中国成立后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大跃进运动时期
D.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0、“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阶级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1、中国地图上除了各个省份外,还有“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以下对“自治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等同于特别行政区
C.有利于民族平等
D.维护了民族团结
12、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与其成立相关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完成
B.一五计划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提出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国家 B.人民民主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民主自治国家
15、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16、一次会议确立一个目标。中共十六大确立的目标是
A. 改革开放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科学发展观
1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一二·九运动
18、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
C.第一次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试验 D.嫦娥一号探测器成功着落月球
19、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们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建军大业》 ②《西安事变》 ③《大决战》 ④《建国大业》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20、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四五运动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在____召开,主要讨论____的问题。
22、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2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的地方代表是_______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
24、“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写出下列英雄的名字:
(1)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______________。
(2)发现青蒿素的药学家是______________。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是______________。
25、到__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_____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6、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 _______ 大上阐明了____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__________ 为中心,坚持 ____________ ,坚持 _____________。
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有利于实现经济的____和稳定髙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__;______为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29、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于什么会议________。
3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概况:1978年,________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____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______、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1、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党的哪一次会议之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主张?
(3)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
(4)邓小平同志是在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32、正确的思想决定正确的行动,先进的理论推动社会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确立了怎样的指导方针?
(2)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哪次会议上这一理论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行动指南?
(3)在中共十六大上,什么重要思想被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上,哪一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2012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深刻阐述了哪一宏伟蓝图?这一宏伟蓝图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平等互利
(5)____________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三: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
(3)材料三反映的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两次严重失误?
(4)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要注意哪些问题?(答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