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六盘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计划经济、改革开放 D.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湖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中央文革小组成立

    D.九一三事件

  • 3、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 )

    A.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断绝与美国的关系

    C.对侵华历史深刻反省 D.田中角荣访华

  • 4、1971年,当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市时,沿途不少行人高兴地互相转告:“中国来的!中国来的!”不少人招呼说:“欢迎、欢迎!”并挥帽致意。此次中国代表团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 5、图片是历史的有效载体,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也反映出历史的脉动。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是,统一台湾(两幅图中文字为:“一定要解放台湾”“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A. 进程的变化

    B. 方式的变化

    C. 决心的变化

    D. 条件的变化

  • 6、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布:“我们再也不是一个被侮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表明当时中国

    A.已经结束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B.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C.已经彻底消灭了剥削阶级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 7、早在筹建新中国时,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金瓶掣签制度 D.多党合作协商制度

  • 8、下列不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A.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 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D.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9、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该情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 参加万隆会议

    B.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进行抗美援朝

    D. 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 10、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11、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转变,中国科技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现代化科技发展进程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

    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D.始终受苏联模式影响

  • 12、下面是1950年—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占有土地比重对比表。发生表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13、下列最能概括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点的是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B.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严重的挫折

    C.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突出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 14、2019年10月1日,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7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表明了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奠定基础

    ④标志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下列成就属于“文革”时期的有( )

    ①第一颗原子弹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解放牌汽车 ④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 16、对下边书影所指重大历史事件解读错误的是

    A.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它的起止时间为1953-1957年

    C.它的基本任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它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17、当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B.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D. 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 18、下列关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叙述,其中属于观点的是(     

    A.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B.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C.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

  • 19、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事件是(  )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的胜利

  • 20、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元旦当日亲自宣读的2015年新年献词中,用很大篇幅谈论半岛统一问题,表达了希望通过对话、协商、交流和接触改善。历史上朝鲜南北方爆发内战的时间是(  )

    A. 1951年5月   B. 1950年6月   C. 1950年10   D. 1953年7月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_______________(会议)上制定的。

  • 22、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 2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全面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___________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各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3)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_______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5)新发展理念: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____、绿色、____、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6)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_________”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 24、三、拨乱反正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________。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 25、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安徽凤阳_____;到1983年____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 26、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 _______ 大上阐明了____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__________ 为中心,坚持 ____________ ,坚持 _____________

  • 2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

  • 28、请将下列地区的字母代号填在下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国扩大开放的窗

    B.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 29、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歌瑶“鞠躬尽瘁好总理,万隆外交显智慧”反映的内容是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______”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30、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了怎样的建设规划?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结合我国现代化工业发展历程,谈谈我国工业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注意些什么?

  • 32、新中国建立所产生的国内影响是什么?

  • 33、“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央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农业政策不断进行调整。请回答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农民遭受封建剥削的贫穷面貌,采取了什么措施?1953——1956年,为解决农民分散经营,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

    (2)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这次改革最早是在哪一地区开始的?根据下图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建立什么制度?

    (3)除了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我国还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农业科学家是谁?

    (4)综合以上内容,请总结我国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二   我国宪法的公布,是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共同奋斗获得伟大胜利的一个成果。……宪法一方面总结了我们过去的奋斗,另一方面给了我们目前的奋斗以根本的法律基础。

    ——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一五计划的意义

    (2)据材料二回答,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并颁布的?它的颁布结束了哪一部文献的历史使命?

    (3)材料一、二分别代表我国20世纪50年代哪个方面的建设成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