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临汾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如图反映的是1958—1965年全中国的粮食产量(万吨)。引起1960年后粮食产量回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党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

    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④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②③ B.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 2、班级要出一期庆祝国庆节的板报,主题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下列可选的题材是( )

    A. 长征胜利   B. 重庆谈判   C. 开国大典   D. “两弹一星”

  • 3、电视纪录片《感动中国﹣共和国100物志》中有一烈士的解说词:“烈火虽然吞噬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却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个伟大的名字:□□□,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朝鲜战场上,这位四川籍战士用最坚忍的潜伏,完成了中国士兵最勇猛的突击。”口口口”处烈士的名字应是

    A. 黄继光

    B. 邓稼先

    C. 邱少云

    D. 钱学森

  • 4、下图是某市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成就中的一张图片,它反映的历史阶段应是( )

    A.土地改革前夕 B.文化大革命期间

    C.“一五”计划期间 D.改革开放以后

  • 5、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A.中国的国防建设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D.国产航母试航

  • 6、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历史事件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7、小明在进行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为此他搜集了“华东军区海军”“北海舰队”“导弹核武器”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国防建设 B.改革开放 C.新中国的外交 D.民主与法制建设

  • 8、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反映出邓小平的思想是

    A.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B.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9、打赢蓝天保卫战,十九大为我们建设碧水青山指明了方向,这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中什么理念(        )

    A.创新

    B.绿色

    C.共享

    D.协调

  • 10、历史解释就是对史实的评价或者看法对下图数据变化解释最合理的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缩小了城乡差距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其根本原因

    C.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D.改革开放有助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 11、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在纪念馆内的醒目位置陈列着两位著名人物的雕像,其中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是

    A.朱德

    B.邓小平

    C.刘伯承

    D.彭德怀

  • 12、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创新、协调等五大发展理念

  • 13、下列关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②这部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③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宪法

    ④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⑤它表明我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 14、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基础的是

    A.“一五计划”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D.改革开放时期

  • 15、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下列体现了这一做法的有

    ①改善交通条件②实施“安居工程” ③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④改革医疗保险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 16、为强大现代海防力量,毛泽东坚定地说“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指的是

    A. 导弹驱逐舰

    B. 核潜艇

    C. 巡洋舰

    D. 航空母舰

  • 17、习近平曾经深情地赋词一首:“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他所歌颂的是(  )

    A.焦裕禄精神

    B.铁人精神

    C.雷锋精神

    D.孔繁森精神

  • 18、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着重描写了上海“文革”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国要避免“文革”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A.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B.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思想

  • 19、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 2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从祖国统一的角度看“少一人”应指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九龙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___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___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22、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事件。

    (1)标志祖国大陆领土完成统一的是___________

    (2)提高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是___________

    (3)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的是___________

  • 2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 2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_______的率领下,奔赴朝鲜战场,开始抗美援朝。

     

  • 25、_______年,日本首相 ___________ 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6、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B.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C. 土地改革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

  • 27、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

  • 28、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9、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新成果。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回答:

    (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人是谁?

    (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3)完成在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什么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 32、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是我国颁布的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哪一年?是对哪三方面的改造?

    (3)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4)根据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对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 33、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1955年,我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请依次列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经历过的主要阶段。

    (3)1978年,农民们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欢迎?这一政策的最早尝试是在哪里?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述三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哪一社会生活领域的变化。

    (2)比较图二和图三,人们的穿着打扮有什么差异。

    材料二1978-2017年农村发展情况表

    年份

    农业总产值(万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3)仔细阅读图表数据,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三以下是北京市城镇居民的年人均食品购买量统计表(单位:千克)

    时间

    粮食

    猪肉

    家禽

    鲜瓜果

    鲜奶

    1978年

    182.70

    15.97

    1.01

    18.51

    8.58

    1998年

    82.28

    30.10

    9.46

    67.19

    16.92

    (4)依据图表,归纳90年代以来北京市城镇居民饮食结构有何特点?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全国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部分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西北、西南只有1000多公里。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铁路设备主要依靠进口,不但质量差,而且其类型杂乱。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在西北、西南地区建成宝成、青藏和北疆等十几条铁路干线,这两个地区的铁路营业里程上升到全国的24%以上。到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以上,居世界第一。各种类型的机车、车辆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其质量、数量都不断上升。

    ——《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

    (5)依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

    (6)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人们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