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 D.农业
2、1950年,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动有
①出兵朝鲜
②美国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
③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A. 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边境城市和口岸”多层次、全方位的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的开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大连
②深圳
③上海浦东
④海南岛
⑤重庆
A. ③①④②⑤ B. ②④⑤①③ C. ②①④③⑤ D. ④①②③⑤
4、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下列举措不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农村实行“包产到户” D. 设立“经济特区”
5、“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材料的中心观点是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近代中国一直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而早在明清时期,中国也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中国也兴盛一时。可以为这段话提供史证的有
A. 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被引入中国
B.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 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7、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领域迎来了两次创作的春天,分别是( )
①建国头三年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③“文化大革命”时期④改革开放以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中共十六大上,哪一“理论思维”被写进党章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下面“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 1952年 | 1957年 |
| |
国家财政收入 | 全民所有制 | 58.1% | 70.6% |
|
集体所有制 | 1.2% | 16.7% |
| |
工业总产值 | 全民所有制 | 41,5% | 53.8 |
|
集体所有制 | 3.3% | 19.0% |
|
A.全国进行土地改革 B.实行三大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大跃进”运动
10、1949年10月1日这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西藏和平解放
1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与英、葡还保持政治经济联系
C.香港、澳门人的国籍不变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12、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A.欧洲联盟成立
B.联合国成立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3、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A.发动辽沈战役
B.发动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1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从性质定位看,“四个全面”是 ( )
①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②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
③民族复兴的理论指导
④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没收资本
B.加工订货
C.劳资两制
D.公私合营
16、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17、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辽宁舰
B.山东舰
C.福建舰
D.致远舰
18、“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A.假和谈实为内战 B.一心一意谋发展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19、江苏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历时二十余年。如今的伊犁,一项项援疆的安居工程使百姓心变暖了、一批批援疆支教的老师使学生的心变亮了。这表明
A.西部大开发外援是根本 B.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
C.民族发展差距基本消除 D.互助才能实现同等富裕
20、“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 人民生活的提高
B. 综合国力的提升
C. 医保制度的建立
D. 就业制度的变化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__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
(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22、___,是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3、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________(人名)另一位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________(人名)。
24、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5、十年文革时期,林彪和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作恶多端,给国家带来深重灾难,最终没有摆脱历史的惩罚。
26、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做出决策、低砺前行的盛会。
(1)在________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帆。
(2)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九大指出,把__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_________,战区主战、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
28、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
2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鲜明的主题;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________年12月。
3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是我国颁布的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哪一年?是对哪三方面的改造?
(3)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4)根据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对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32、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成功后,改革浪潮由农村涌向城市。
(1)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3、新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他是在哪次会议上开始成为我国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
34、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多方面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印度、缅甸等亚洲国家人民也历来崇尚仁爱、慈善、和平的价值观。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见图1、图2、图3、图4)
(1)依据材料一说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谁提出的?根据材料二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人类文明哪些可贵的价值观?(写出三个)
(3)根据材料三的图1,运用所学知识写出1969年—1972年间我国的两例外交成就。根据材料三的图2、图3、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新时代的外交特点(或外交布局)。
(4)综合以上材料,对于国家发展与对外关系,你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