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通过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的行业是
A. 农业、手工业
B. 农业、私营工商业
C. 资本主义工商业
D. 手工业、私营工商业
2、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建立经济特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
A.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开国大典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西藏和平解放
4、1949年上海《大公报》曾经刊登了一段文字:“灯笼火把接二连三地燃了起来,很快,整个(天安门)广场在夜色中透明了……遍地灯笼火把颤颤跳荡,像人民无边无际的欢乐和希望化身在我们面前跳跃”。文章描述的情景是
A.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 抗日战争胜利 D. 新中国成立
5、台湾著名作家于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政策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建立经济特区
C.推行“一国两制” D.推动民众公投
6、下表反映了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7% | 0.1% | 7.3% | 53.4% | 32.2% |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52年
D. 1956年
7、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耕地较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 )
A.邓小平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雷锋
8、中共“八大”在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指出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该论断提出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经济建设开始急于求成
C.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D.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9、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
A. 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B.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0、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新发展理念。下列属于新发展理念内容的是( )
①创新
②协调
③环保
④开放
⑤共享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11、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我们才能享受这和平安宁的生活。下列四位英雄人物中,不属于同一革命时期的是?
A.雷锋
B.黄继光
C.邱少云
D.杨根思
1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13、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的( )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A.团结互助
B.和平共处
C.独立自主
D.睦邻友好
14、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兰新、兰青等铁路
③石油产品实现全部自给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1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个口号出自下列哪一时期( )
A.“大跃进”时期
B.“文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16、“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选项与材料中的“自治权”相关的是( )
A.享有高度自治权 B.可以制定《宪法》和法律
C.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D.由地方政府管理当地事务
1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上述表述密切相关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18、下列史实与推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 中国有了影响世界的天文学著作 |
B | 明朝修建承德避暑山庄 |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
C |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 | 台湾实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
D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是古代中国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
A. A
B. B
C. C
D. D
19、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的军队是
A.新四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20、1955 年我国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买粮必须凭粮票。199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颁发,提出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全国开始取消粮票、油票。实行了40年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制度(即统销制度)被取消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 科技进步改变了购物方式
C.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D. 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发展
21、观察《196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将下列所述事件的英文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所在地
B.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
22、西藏和平解放:经过: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____,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23、(1)大庆石油工人代表“铁人”——________
(2)“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
(3)“党的好干部”——________
(4)“两弹元勋”——________
(5)“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
(6)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________
(7)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最可爱的人”——________
24、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25、重要历史人物会推动历史的发展。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曾指挥百团大战,又领导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人______。
26、2013年,___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_________的宏伟蓝图。其基本内涵是国家_______、民族________、人民___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的奋斗目标。
27、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____”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__写进党章。
28、三大改造的完成:
(1)概况:到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的转变。
(2)意义: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
(3)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一次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图片展览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组图片,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对应的图片解说。
30、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3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依据国情创新制度。请回答: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确立的新中国的什么制度?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制度创新的源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在哪次会议颁布的?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实施这一制度的前提是什么?
(4)20世纪末,吞港、澳门回归祖国,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创新?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大幕。1978年,安徽凤阳等地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逐步在全国推广。这一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杀出一条血路”。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现在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动手设计一个表格对上述改革开放的探索进行分类总结。
(2)综上所述,你能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汲取什么智慧?
33、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是历史的遗留问题,请回答:
(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哪一年?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分别处于哪个国家统治之下?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
(4)“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这次回归是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个国家是在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的?
(5)请你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为例,说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科技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 间 | 事 件 |
1966年10月 | 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
1967年6月 | 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
1970年4月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2011年6月 | 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
2018年10月 |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
——摘编自张明《中国科技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为“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