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在于( )
①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志
③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④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2、下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的实现,计划在( )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
B.中国共产党成立150年时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0年时
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
B.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在“光荣革命”后
C.《权利法案》确立了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D.《权利法案》对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4、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相似之处有
①大国强权政治明显
②重新确立战后亚欧政治版图
③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
④都有损害中国主权的做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
A. 《共同纲领》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民法通则》
7、“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2015年“感动中国”颁奖词中“帮人类渡过一劫”的科技成果是( )
A. 原子弹 B. 计算机
C. 籼型杂交水稻 D. 青蒿素
8、中共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 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 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
A.国共政权对峙时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9、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到2010年感动中国的“雷锋传人”郭明义,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有
①艰苦奋斗精神
②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
③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关于新疆地区的定名问题,周恩来曾说:“自治是一定要实现的。”赛福鼎则补充道:“自治不是给山川、河流的,而是给某个民族的。”毛泽东赞同他们的意见。随后在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批示,将新疆正式定名为新疆
A.自治区 B.自治共和国 C.省政府 D.维吾尔自治区
11、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C.“四个全面”
D.新发展理念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第一支海军部队。这支部队是
A. 华东军区海军
B. 东海舰队
C. 南海舰队
D. 北海舰队
13、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不正确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写成《大唐西域记》
D.赵匡胤——统一全国,重文轻武
14、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下列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 ③④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③①
15、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一五计划”完成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6、国家一五计划中,着重发展的行业是
A.交通运输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农业
17、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调研,在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向世界发出了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时代宣言。这个城市是
A.深圳 B.厦门 C.广州 D.珠海
18、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美国认为的“最惨重的失败”是(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1958年6月,毛泽东说:“中国人民是一穷二白,这看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因为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标语是
A.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以粮为纲,以钢为纲
D. 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20、1971年,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问题上,美国总统尼克松心里也明白:“到最后,反正我们无论采取什么立场总归是要失败的。”这表明
A.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美国已放弃遏制中国政策
C.美国公开干涉中国内政
D.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21、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事件。
(1)标志祖国大陆领土完成统一的是___________。
(2)提高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是___________。
(3)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的是___________。
2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____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用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____,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____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5)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6)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3、_______年,日本首相 ___________ 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4、填空题
(1)从1953年开始,我国相继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的转变。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______
(2)1978年,安徽凤阳______农民实行分田______,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2015年,国家主席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在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______、______和北海舰队。
(6)1953年,______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
25、请写出以下四幅图画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____制度;建国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制度。
27、填空题
(1)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________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
(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
(3)在中朝人民军队的顽强抗击下,《________》终于在板门店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4)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5)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毛泽东誉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是________。
28、(1)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2)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
(4)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5)中共十九大被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29、1924年,_____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孙中山又创办了_____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30、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31、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是什么?
32、周恩来在年少求学时即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经过新中国七十的艰苦奋斗,到今天“中华之崛起”已经不再是一个预测性的话题,而是一个被热议的现象。
假如你参与以下几个分话题的讨论,请写出你最想说的话:
(1)话题一:中国崛起了吗?(写出你的判断并写明理由)
(2)话题二:中国模式的示范意义
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成为世界上不少国家研究和借鉴的对象。请你总结中国模式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或者经验是什么?
(3)话题三:中国崛起的挑战你认为,在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中还面临哪些挑战?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有二十年的时间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支持其占据联合国的席位.结果,中国无法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
——美国最流行的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汤姆森·沃兹沃思公司出版)
材料二: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但是,中美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战略上叉存在不少差异,因此,能否尊重差异,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及时有效管控分歧,是两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新华网《丛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提到的“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占据联合国席位”终止于何时?
(3)2013年6月习奥会晤的主题是什么?中美“尊重差异,增进互信”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降会议提出的什么倡议?
(4)结合所学知识,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指的什么历史事情?
(5)你觉得中美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34、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将上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_____③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
(2)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