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土地改革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在这个会议上做出了一系列决定,下面哪个不是本次会议的决定( )
A.国旗
B.国歌
C.首都
D.国徽
3、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采取的措施有
A.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抗美援朝一五计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五计划
4、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位拥有一枚一级战斗英雄勋章的老人,估计他有可能参加了(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大炼钢铁运动
C. 抗美援朝 D. 土地改革运动
5、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到1984年间,农村庄稼和牲畜总产量增加了49%。上述现象得益于(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6、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A.国家富强 B.全国解放 C.农民翻身 D.国家独立
7、小明在“古代文明交流的和平使者”的历史剧中扮演和平使者,他会扮演的人物是( )
A.查理·马特
B.亚历山大
C.马可·波罗
D.成吉思汗
8、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
A.“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9、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我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科学奖品的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
A. 发现了能够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B. 大面积烧伤治疗
C. 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断肢再植技术
10、“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A.《 南京条约 》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
D.《北京条约》
11、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已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的格局,这个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12、读下表,指出导致表中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情况
时间 | 公有制经济 | 私有经济 |
1952年 | 21.3% | 78.7% |
1956年 | 92.9% | 7.1% |
A.土地改革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进行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3、与“生产合作社”、“赎买”、“集体化道路”等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所产生的重要意义是( )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D.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14、驻守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军入关的明朝将领是( )
A.吴三桂
B.皇太极
C.李自成
D.戚继光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诸多成就。下列属于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推动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 中苏建交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6、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 )
A. 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B. 为我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C. 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在思想上作了准备
D.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7、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 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 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D. 大庆油田建成
18、李克强总理在谈及两岸关系时指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同胞之间、手足之情,没有解不开的结”。这反映了( )
①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③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④期盼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是(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大改造
20、“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文化大革命结束
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________建设奠定了基础。
22、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________。
23、“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体现了铁人______________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代表了一种奉献精神。
24、开始标志:________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1992年,中国共产党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体制。
26、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_____________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制度。
2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制度)。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9、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和________。
30、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战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是______;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______案。
31、谈一谈:对“大跃进”运动的看法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大跃进”运动的看法。
3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利用时间轴基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请写出①、②、⑤对应的历史时期。
33、回顾过去,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中美关系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必须坚持什么原则?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制定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利因素?(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34、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在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我国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面对国家的困难局面,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共渡难关。
材料三:(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是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年我国出现了哪些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失误原因有哪些?举出一个这一时期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