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下侧柱状图,推动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地理环境优越 B.“一国两制”的实施
C.内地城市的带动 D.经济特区的建立
2、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B.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到残酷迫害,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4、2017年五一,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 )
A. 深圳市 B. 珠海市 C. 汕头市 D. 厦门市
5、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台词有明显的阶级歧视。这种阶级歧视最有可能源自( )
A.奴隶制度
B.佛教观点
C.种姓制度
D.分封制度
7、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废除国有制
B.推行公司制
C.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D.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8、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是( )
A. 解放战争的胜利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抗美援朝的胜利
9、季羡林先生关于文革的回忆录中写道“我知道,我们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当时打死人是可以不受法律制裁的,他们的木棒中,他们的长矛中,就出法律。”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当时的法律规定打死人并不算是违法
B. 中国社会全面瘫痪
C. 我国的立法权已经掌握在造反派手中
D. “文革”使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如图中三位英雄人物的纪念馆相继建成,他们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11、“1992 年的大会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掀起了一大批公务 员、大学老师、知识分子等精英派陆续下海创业,后来被称为‘92 派’。”材料中所提到 的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2、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A.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D.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
13、某座纪念碑顶部雕有三尊红军头像,象征着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如果想去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参观,我们应该去的地点是
A. 江西南昌
B. 甘肃会宁
C. 广东广州
D. 贵州遵义
14、2020年6月23日,搭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实现了覆盖全球。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嫦娥一号 D.长征一号
15、习近平形象描述两岸关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台湾自治
C.两制并存
D.国共两党关系问题
16、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与其成立相关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7、读《2000-2012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变化图》,这一变化能说明中国( )
A.经济特区建设取得卓越成效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C.积极制定国际多边贸易规则
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18、梦不同,圆梦的道路亦不同。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是指
A.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和改革开放
B.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改革开放
C.中共成立10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
D.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
19、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隔绝状态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国民党“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B.汪辜会谈
C.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D.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20、建国以来,我国以执行五年计划的形式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下列内容属于我国“一五”计 划建设成就的有
①沈阳飞机制造厂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鞍山钢铁公司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__;______为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2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的总路线。
23、_______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24、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 ______________ ,实行______________。到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资地区外,全国大陆上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5、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________的完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以________为国旗。
27、回顾历史,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900年,清政府统治时期,美国直接参与侵略中国的________战争。
(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时期,美国与中国并肩作战,取得________战争的胜利。
(3)新中国建立后,中美出现激烈对抗,1950年到1953年爆发了________战争。
(4)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出现缓和,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________。
28、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的是_______司令员。
29、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______市场经济体制;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______________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0、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使中国在各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2)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____实现历史性跃升。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3)我国加快构建________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_____国际化进程。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3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得追求。八年二班同学就海峡两岸的交往整理笔记时,提出了如下问题
(1)台湾问题一直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台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2)请你列举出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两例
(3)“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
(4)我们党和国家确立的对台方针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那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6)通过上述探究,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32、八年级某班举办了中国共产党史知识竞答活动。以下是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写出年月日)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2)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和平解放,请写出西藏和平解放于哪一年?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3)为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我国于1953年实施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期间,在东北建成重工业基地,列举有关成就。(举两例)
(4)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民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写出这部宪法的历史地位以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此你有何感言?
33、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内容:
A.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
D.标志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E.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历史人物:
3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时间 | 国内生产总值 | 工业增加值 | 粮食产量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978年 | 3642亿元 | 1607亿元 | 30477万吨 | 343元 |
2007年 | 246619亿元 | 107367亿元 | 50150万吨 | 13786元 |
请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
(2)材料二是哪次会议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3)材料三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其变化说明的根本问题有哪些?
(4)以史为鉴,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历程给你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