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丽的半岛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线上,三年之后,战争结束于几乎同一地点……”该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朝鲜战争
2、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在于( )
①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志
③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④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3、名字是每个人的特定符号,但有时却被打上时代的烙印。根据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
A. 1949年——李建国 B. 1950年——张抗美
C. 1953年——杨开放 D. 1966年——王文革
4、“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是希特勒信奉的名言。在1942年夏季,他发起了一场无与伦比的震惊世界的攻势。他过高估计了德军的作战能力,过低估计了苏军的力量。“命运之城”的失败成为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命运之城”指的是( )
A.斯大林格勒
B.莫斯科
C.阿拉曼
D.诺曼底
5、李老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引用了如下材料,该材料反映了我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的哪一种理念
A.创新 B.绿色 C.开放 D.共享
6、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朵“蘑菇云“在西部地区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此付出毕生心血的科学家是( )
A.邓稼先 B.詹天佑 C.袁隆平 D.李四光
7、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
A.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B.加强同亚非各国合作
C.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希望。中国近代由青年学生最先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 (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思想启蒙运动
9、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青蒿素是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对发现青蒿素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屠呦呦
C.焦裕禄
D.钱学森
10、“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造成严重束缚的是
A. 八字方针
B. “四人帮”
C. “两个凡是”方针
D. “九一三事件”
11、下侧漫画反映出五四运动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由于外交失败而引发
C.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
D.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12、“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表明中国实现了
A.大陆统一
B.社会主义
C.民族独立
D.国家富强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对外开放的首先突破口是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建立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的开发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5、在英国BBC新闻网新版块“偶像(ICON)”栏目个人简介页面上,形容屠呦呦为“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其成就跨越东西”。她的“成就”是
A. 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 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C. 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6、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①马可·波罗来华 ②丝绸之路开通
③三角贸易 ④鉴真东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17、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艾巴蜀同学按照我国对外开放的次序依次各举一例,正确的是
A.深圳——海南岛——辽东半岛——武汉
B.厦门——上海——满洲里——昆明
C.珠海——天津——满洲里——闽南三角洲地区
D.汕头——大连——长江三角洲——重庆
18、1900年,如果你生活在北京城,你能亲眼目睹的侵略者的暴行是 ( )
A.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成员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9、“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政府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 )
A. 台湾问题 B. 香港问题
C. 澳门问题 D. 少数民族问题
20、1977年,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的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估计,“文革”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1978年,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1974年到1976年,全国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据此可知,文化大革命( )
A.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C.人民生命财产失去保障
D.干部群众遭受残酷迫害
2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_____,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战略,建设中国同沿线各国经贸交流的大通道。
2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______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3、____________年,中美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4、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5、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杂交水稻之父——
(3)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4)两弹元勋——
(5)解放军好战士——
(6)党的好干部——
26、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长江大桥是______;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______。
27、拨乱反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_____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1年,中共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8、“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________,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9、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30、我国第一个实行包产到户的农村是________,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 。
31、外交活动,既靠外交智慧,更靠国家实力。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外交的新纪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1971年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指什么?与哪次会议有关?
(3)1972年,哪一法律文件的正式签署和发表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我国不断取得外交新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开展外交活动?
32、邓小平曾说过:“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请回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制的曲折发展,回答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确立了什么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是?这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什么制度?
(3)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治遭到严重践踏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哪一次会议才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在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3、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思想禁锢阻碍社会发展。阅读提示,探究问题。
(1)【春秋战国的自由竞放】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
(2)【封建时代的严苛禁锢】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封建统治者对思想文化进行严苛禁锢,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写出两例我国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文化的典型表现。
(3)【近代西方的幡然觉醒】近代欧洲走出蒙昧源于14-16世纪及18世纪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请问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各是什么?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列举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举一位即可)。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呼吁海峡两岸尽早实现通航通商发展贸易,互通有无。
材料二 国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肖峰在就两岸交流20年发展情况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20年来,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从无到有、由暗到明,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据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达4583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156万人次;常住大陆的台胞近40万人,定居大陆的台胞1.8万余人,两岸通婚约27万对。预计到2007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历年累计人次将达到台湾总人口数2300万的两倍以上,即超过4600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将达到160万人次。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一应填写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体现在材料二中的哪些相关内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已经具备了哪些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