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运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这个年代尺再现了(   )

     

     

     

    A.中美关系 B.大陆和台湾的关系

    C.大陆和西藏的关系 D.中英关系

  • 2、下图所示协议的签署,宣传(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青藏铁路开通 C. 川藏公路通车 D. 西藏民主改革完成

  •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 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 B. 天安门事件被判为反革命事件

    C. 反右倾运动中,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 D. “四五”运动后,邓小平被撤职

  • 4、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以下相关描述有误的是( )

    A.先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先试——凤阳小岗村实行大包干

    C.先富——上海开放为经济特区 D.先导 ——“一带一 路”贯穿亚欧非

  • 5、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人不应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邓小平的构想是富有天才的创造。”“天才的创造”是指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科学发展观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一国两制”的构想

  • 6、以下是小张同学收集的四幅图(图2~图5),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对外开放   B. 拨乱反正   C. 改革开放   D. 乡镇企业

     

  • 7、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某班同学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B.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电影《辽远的农村》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评论

    D.亲历土地改革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 8、在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

    A.进行三大改造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 9、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粮票、油票和布票等,反映了当时我国

    A.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B.经济落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 10、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的含义是

    A.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D.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11、“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廉价收购 B.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 赎买政策 D. 成立农业互助组

  • 12、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相对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独立发展制度 D.民族区域优先发展制度

  • 13、1984年12月19日,《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正式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隆重举行。邓小平出席了签字仪式。运用邓小平提出的“       ”构想,中英两国政府终于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横线处应该填入

    A.民族区域自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

  • 14、下列各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准确的是

    A.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B.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

    D.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 15、面对改革开放中姓“资”还是姓“社”等问题的困扰,邓小平明确提出姓“社”的论断是在

    A. 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B. 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会议上

    C.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会议上

    D. 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会议上

  • 16、中共八大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的十年,下列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取得的成就的 表述,正确的是

    A.沈阳钢铁基地建设起来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D.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17、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推行单一的公有制

    C.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废除国有制

  • 18、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主研制的“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说明我国

    A. 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 B. 进入了航天事业新时代

    C. 取得了载人技术新突破 D. 迎来原子能技术新时期

  • 19、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环盆地实现人类首次软着陆。嫦娥四号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中国在空间技术上最早的突破是

    A.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 B.成功发射第一枚导弹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 20、据央视新闻2017年4月26日电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今天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

    A. 华东军区海军   B. 北海舰队   C. 东海舰队   D. 南海舰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___”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3)2022年发布的《_____》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____”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 22、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1)图一人物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

    图二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他是________

    图三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兰考县的县委书记,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________

    (2)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________

     

  • 23、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_。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制度)。

  • 2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新中国国旗一一

    (2)新中国采取的纪年方法一一

    (3)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制度一-

    (4)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一一

  • 26、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

  • 27、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

  • 28、开国大典

    1.时间、地点:__________,天安门广场。

    2.阅兵式:_________任检阅司令员,_____________任阅兵总指挥。

    3.新中国成立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 29、与“杯酒释兵权”故事有联系的皇帝是________

     

  • 30、20世纪60年代中期,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第一、政策变化:

    (1)1950年,我国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进行的改革是  

    (2)1953年,国家通过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形式是  

    (3)1958年,反映人民群众迫切改变落后状况的运动是  

    (4)十一届三中金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的制度是——。

    第二、分析比较:

    (5)1952年底,在新解放区的改革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何意义?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调整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三、得出结论:

    (7)请你为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 3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1954年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它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至少回答两点)

  • 33、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请你谈谈: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说:“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兰考。”

    材料二  兰考县委掌握了“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的基本情况,采用了“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的方针。造林防沙,上翻淤泥固沙、压沙……以挖河排水为主,排、灌相结合的多方面措施,并与黄河上下游地区充分协商,坚持共赢的原则,防止水害上移或下移。“三害”调查队坚持“分清轻重,区别对待”的方针,把淤泥上翻覆盖盐碱地,并引进或种植耐碱作物……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被授予什么称号。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兰考县委治理“三害”的办法。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兰考县委治理“三害”遵循了哪些原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