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阳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指出:为了避免某类历史悲剧在我国重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上的个人专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这类历史悲剧最集中的在下列哪一事件中体现出来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 2、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表述,恰当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3、在朝鲜战争上,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忍受烈火烧灼,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是

    A.黄继光 B.彭德怀 C.毛岸英 D.邱少云

  • 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①制定了“863计划”,取得了一大批先进了科技成果  ②香港和澳门回归

    ③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5、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建立的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 6、某班同学开展以新中国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使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被彻底消灭 

    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

    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由集体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 7、他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土。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他是

    A.雷锋 B.焦裕禄 C.邓稼先 D.王进喜

  • 8、2013年3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在香港立法会部分议员座谈会上发表讲话称,香港选特首一定要选出爱国爱港的人。就是不能与中央对抗,不能企图推翻中共领导的人。这种说法

    A.是错误的,违背了“港人治港”的原则

    B.是正确的,因为“一国两制"的前提是祖国统一

    C.是一家之言,没有法律依据

    D.是错误的,香港特首只要爱香港,维系香港的政治经济稳定即可

  • 9、咸丰帝病逝前朱批“览奏易胜愤怒!”这里从权力和艺术的中心变为残阳下的如烟荒草,进而成为树立在每个国人心中的耻辱图腾。“耻辱图腾”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东交民巷被辟为使馆界

    C.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D.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 10、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作用是

    A.都和农民有关

    B.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

    C.都是土地革命

    D.把土地公有化,转变为私有化

  • 11、我国振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重大举措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 12、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这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实际指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 13、下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 14、“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新中国成立 C. 中美建交 D. 香港回归

  • 15、下面是小张同学收集的两张粮票。当时这些票证发行的原因是

    A.为了收藏,发行票证 B.物资丰富,促进消费

    C.物资匮乏,计划供应 D.照顾贫困,凭票发放

  • 16、下列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是

    A.管理本民族事务 B.当地民族当家做主

    C.在本地设置自治机关 D.对其他民族抱有歧视

  • 17、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就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强调国民经济要稳步协调发展

    C.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D. 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 18、下图水墨画,通过农民分地的场景,展现了60多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运动。这场运动开展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9、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 东方红一号 B. 神舟五号 C. 嫦娥一号 D. 嫦娥二号

  • 20、“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是希特勒信奉的名言。在1942年夏季,他发起了一场无与伦比的震惊世界的攻势。他过高估计了德军的作战能力,过低估计了苏军的力量。“命运之城”的失败成为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命运之城”指的是( )

    A.斯大林格勒

    B.莫斯科

    C.阿拉曼

    D.诺曼底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地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3)“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他是  

     

  • 22、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科技成就   ②党的建设   ③外交成就     ④国防建设     ⑤土地改革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23、“文化大革命”是由________错误发动,被_____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和操纵,使中国陷于“________”长达十年之久,给整个民族造成了严重灾难。

     

  • 24、国民经济调整

    (1)时间:________年。

    (2)表现: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巩固、充实、_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3)成效:到________年,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4)结果:________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962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等在“七千人大会”上

  • 25、公私合营

    (1)时间、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三大改造的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_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 26、全方位外交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___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________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________的关系。

    (3)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________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_

    (4)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_____、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________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6)中国的_________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27、三个代表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____________、怎样建设__________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________、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28、下图人物是______,他的_______思想在中共十九大列入党章。

  • 29、日益密切的交往:表现: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 30、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其他三个是什么地方?

  • 32、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 33、史料实证

    结合上述两则史料,说说罗马建筑的特点。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过程中也有曲折和失误。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 《铺天盖地不透风》诗:“玉米稻子密又浓,铺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来,也要弹回半空中。”

    ——《文史精华》杂志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的现状,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从哪一年开始执行的?请列举出这一时期工业和交通方面成就各一例。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什么运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教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