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丽的半岛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线上,三年后战争结束于几乎同一地点”该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人民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
D. 朝鲜战争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3、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省份是( )
A.安徽
B.浙江
C.甘肃
D.西藏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A. 民主集中制
B. 经济建设
C. 实事求是
D. 改革开放
5、“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中国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他的典型事迹是
A.研制原子弹 B.参加石油会战 C.治理兰考灾害 D.培育杂交水稻
6、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③周恩来
④胡适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7、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 )
A.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实施“一五”计划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8、从1949年至1955年4月,除社会主义国家外,在亚非,同中国建交的仅5个亚洲国家。亚非会议后至1959年,同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达到15个,增加了6个亚洲国家和4个非洲国家。材料表明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A.完全摆脱了外交孤立困境
B.消除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C.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空间
D.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2015年,由于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药学家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屠呦呦 D.袁隆平
10、中共“八大”成为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主要是因为( )
A. 提出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C. 科学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D. 提出了优选发展重工业
11、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B. 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C.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D.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12、历史研究小组在研究某个政治组织时,搜索到了如图所示材料,他们在研究的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强学会
D.共产党
13、根据学习专题归纳梳理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的这些史实,应属于以下哪一学习专题
●中共十六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八大与科学发展观
A. 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与完善
B. 建国后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14、下图所示事件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开国大典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于右任《望大陆》”诗中的“国殇”指
A.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
B.《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C.日本对台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D.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
16、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
A.“和平统一” B.“一国两制”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互补互利
17、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步走”战略目标
18、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宣言”发表
19、1997年7月1日正式成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
A.中央人民政府 B.福建省 C.深圳市 D.广东省
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成为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迅速崛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誉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成为新的开发龙头的是( )
A.青岛
B.海南岛
C.广州
D.上海浦东
2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的总路线。
2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_________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_____________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地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3)“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他是 。
24、_____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2006年,_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的名称。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
(2)做出社会文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建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________
(3)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
27、与“杯酒释兵权”故事有联系的皇帝是________。
28、________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了________开发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29、农业科学家________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3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程: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的高潮。
(2)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政策,实现了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1、列举建国后三项重大科技成就?
32、回顾过去,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中美关系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必须坚持什么原则?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制定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利因素?(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33、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请举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的两位模范人物。
(3)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你能举出两部法律吗?
3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
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