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通辽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在《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人民自己成了中国土地上的主人,而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就从此永远不可挽回地被推翻了。”该报告内容阐述了

    A.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C.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 2、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

    B.在文学领域出现了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C.在艺术领域出现了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D.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 3、1953年春,河南安阳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他说的“社”是指(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群众文化社团

    C.农村供销社

    D.人民公社

  • 4、法国《人权宣言》第三条规定:任何团体、任何个人不得行使非明确地来自于国民的权力。此规定理论依据源于

    A. 伏尔泰追求的“人生而平等” B.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C. 法国国王提出“君主立宪制” D. 卢梭提出的“人民主权”

  • 5、下列著作中主要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是

    A. 《毛泽东选集》

    B. 《周恩来选集》

    C. 《刘少奇选集》

    D. 《邓小平选集》

  • 6、毛泽东的亲笔题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以下四幅题词哪一幅是毛泽东为科学文化工作的题词?

     

    A.

    B.

    C.

    D.

  • 7、毛泽东的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的“天翻地覆”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解放南京

  • 8、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就业形式、就业观念、就业渠道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①通过人才市场自主就业

    ②持证上岗

    ③公开招聘

    ④培训上岗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9、2019年4月23日,在青岛及其附近海空域,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隆重举行。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A.北海舰队 B.北洋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 10、抗美援朝战争中,视纪律重于生命,在烈火中永生的战斗英雄是

    A. 黄继光

    B. 董存瑞

    C. 邱少云

    D. 毛岸英

  • 11、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下列选项中哪些是省级民族自治区

    ①内蒙古

    ②新疆

    ③广西

    ④宁夏

    ⑤西藏

    ⑥青海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 12、1984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促使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实行政企分开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 1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

  • 14、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胜利

    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

  • 15、经济特区的创办使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 )

    A.珠海

    B.厦门

    C.深圳

    D.汕头

  • 16、下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与此图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A.通过《共同纲领》

    B.作出工业化决策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提出一国两制原则

  • 17、全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有

    ①大庆油田建设起来  ②兰新等铁路通车  ③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 18、郭沫若先生在其诗歌《新华颂》中写道:“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这首诗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标志着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B.标志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 19、“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的是

    A.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B.内地和香港关系的新发展

    C.中央政府与西藏关系的新发展

    D.内地和澳门关系的新发展

  • 20、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苏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中

    C. 甲午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________”战略布局。

  • 22、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最后被大火吞噬生命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

     

  • 23、________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了。

     

  • 24、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____

    (2)“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____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

    (4)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____

    (5)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

  • 25、重大会议能够帮助人们认清方向,继续前进。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凡是____________,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_____________,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_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 27、中共_______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28、提出:1953年底,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 29、填空题

     

     

    (1)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________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

    (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

    (3)在中朝人民军队的顽强抗击下,《________》终于在板门店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4)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5)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毛泽东誉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是________

  • 30、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民族团结是地区发展、国家繁荣的重要保证。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港澳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分析促成港澳顺利回归的主要原因。

    (3)为结束两岸分离状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 32、简答题

    (一)、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日益富裕。

    请回答:

    (1)我国最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村子是?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我国最早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二)、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回答:

    (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2)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什么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 33、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会议提出了我国进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这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中共十九大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翻身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歌词《北京的金山上》 

    材料二:清晨我站在清清的牧场,看到山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歌词《天路》

    请回答:

    1)西藏的人们是什么时候翻身得解放的?

    2)材料二中的天路指的是什么?

    3)建国后我国在西藏地区实行了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4)你知道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入藏的哪三条公路?

    5)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的基本民族原则,请你举例说明我国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共同繁荣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